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分別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5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4人。其中,在蓉高校院所3位專家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陳士林、西南交通大學何川、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王海峰。
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和工程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院士制度是黨和國家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導向,凝聚優秀人才服務國家設立的一項重要制度。本次增選后,我國院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科分布進一步優化。
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54.7歲,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65歲,60歲(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學家有5人當選。
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0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8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8人,農業學部10人,醫藥衛生學部11人,共涉及43個一級學科,覆蓋了院士增選指南中學科的78.2%。
據悉,本次兩院院士增選名額進一步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傾斜;向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傾斜。
本次增選工作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進一步強化對候選人的多方位審核,并進一步健全監督體系,切實把好院士隊伍“入門關口”,維護院士稱號的學術性、榮譽性、純潔性。
本次增選后,我國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共873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共978人。成都共有兩院院士36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6位。
新增院士簡介
成都中醫藥大學陳士林教授入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此前,他創立了“本草基因組學”學科,開發藥用動/植物高通量混合測序的全基因組組裝及拼接技術并成功突破復雜基因組組裝難題。陳士林先后獲得吳階平醫藥創新獎、Agilent Thought Leadership Award、諾獎之星等榮譽,并入選了Elsevier高被引中國學者榜單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19)”。
西南交通大學何川教授入選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他長期致力于大型復雜隧道工程的結構分析與安全控制研究,主持承擔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及重大工程建設科研項目/課題70多項。近年來,何川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水下隧道》、國家鐵路局高鐵技術創新叢書《高速鐵路隧道》,同時帶領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和111引智基地團隊,并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王海峰入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作為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博士生導師,他擔任殲-10C飛機、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總設計師,殲-20、殲-10A/B/S、梟龍飛機副總設計師,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二等獎,并獲得多項授權發明專利。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魏捷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