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8日電 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為主題的2024“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成果展27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成都雙流區以“核技術應用產業”為主題,個性展示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人才生態等,突出展示核動力院、中物院、紐瑞特等13家企業發展及技術情況。
2024“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動旨在以城市之名向為成都發展作出貢獻的各類人才致敬,首次整合“賽、聘、展”等多元活動要素,營造尊才愛才的城市氛圍。本次活動,雙流還帶去了10家優質企業、42個崗位、400多個人才需求。
看現場:聚焦重點產業助力百億級產業發展
在雙流展區,一幕幕經濟發展的生動畫面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精心布置的展區內,中核核能產業園、環港經濟區、成都芯谷產業功能區等產業園區的展覽和推介資料吸引了眾多目光,直觀地呈現了雙流區的產業布局和企業實力。

“我們特別突出了核技術應用這一特色產業,精心設計了整體區和重點區,目的是為了全面展示雙流的產業生態和人才環境。”雙流區委組織部的工作人員介紹。
展示現場,整體區聚焦雙流的核技術應用的總體發展情況和產業園區概況。通過展板和多媒體資料,向訪客展示了雙流區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平臺資源和公共服務等多方面的情況。同時,整體區還特別強調了核技術應用的研發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以及院地共建的核能產業園和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轉化平臺的進展。
在重點區,焦點則集中在企業、院所特色上。現場展出了包括核動力院、中物院、紐瑞特在內的13家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詳細情況,以及它們在航空航天、電力、汽車、醫學等領域的核技術應用成果。明星產品如“玲龍一號”、氮氧傳感器、釔[90Y]碳微球注射液等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核動力院的天行PLC系統、新型超安全微堆、中高溫余熱發電寶3個項目團隊斬獲2024“蓉漂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一、二、三等獎。
此外,重點區還聚焦于產業發展生態,推介了環港經濟區、四川雙流經開區、成都芯谷等產業園區的發展情況,以及概念驗證中心、博士科技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和人才服務生態。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說:“來參加成都蓉漂人才日,首先當然是希望借助蓉漂人才日這個人才平臺,充分展示核動力院品牌,與各類人才面對面洽談、溝通,廣納英才,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時,也是作為在蓉企業,向全社會展示我們成都引才聚才的決心,愛才惜才的社會氛圍,用才成才的良好環境,核動力院也積極投入到創新鏈、產業鏈、要素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為蓉城與蓉才的共同發展盡綿薄之力。”
看需求:加快建設創新人才集聚高地
龍年伊始,全國各地陸續召開“新春第一會”,上海、蘇州、成都等主要城市,都將重點放在營商環境,拓寬匯智聚才新路徑。
經營主體、高學歷人才的“用腳投票”,是檢驗營商環境的試金石。
1月30日,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醫用同位素堆在四川開工建設,吹響了全省核能領域競相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號角。作為該項目建設方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所在地,雙流區積極與之對接并達成協議,雙方攜手共建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成都首個核能產業園。

目前,項目已完成生產制造中心產線布局方案設計,預計9月正式投產;項目1期10萬平方米滿招滿裝,已整合12個重點項目、3家核關聯企業年內集中進駐,預計首年營業收入將達15億元。
據成都市雙流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院地雙方將圍繞“一個目標、兩個中心、五大基地”為主要內容的“125”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推動“院地企”等多方協同聯動,力爭10年內實現核技術應用產業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
差異化特色發展,聚焦關鍵環節。在“125”戰略指導下,雙流區精準定位于核電產業鏈的關鍵:設備制造、核電站設計、運維等重要環節,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獨特的優勢地位。
人隨產業走。雙流區核技術應用人才集聚成勢。全區核產業高級職稱人員數超過1800人,占區核產業直接從事人員的16.5%,形成了以多位院士專家為核心的同位素制備、分離材料制備等領域技術研發團隊。
然而,對于追求創新和發展的雙流區來說,現有的人才隊伍仍然不足夠。
“我們急需各類各樣的人才,需要核能科學與工程、熱工水力、物理化學、人工智能和軟件等各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和高素質高校畢業生。2024年,我們需求3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主要是聚焦科研攻關、基礎研究的碩士或博士。”中國核動力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建設,雙流區正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創新人才的聚集地。
教育資源豐富,創新平臺助力人才發展。雙流區擁有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6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13家科研院所。這些機構的存在為區內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技術支持。目前,該區已建成3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并匯聚了各類人才62.6萬人,為核能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這場科技與人才的雙重驅動下,雙流區正以其獨特的區域優勢和戰略眼光,朝著成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核科技創新高地穩步邁進。
看支撐:厚植領軍人才聚集優勢
人才流向影響城市走向,人才層次決定產業層次——共識下,全國各地正加快行動。
今年初,雙流區再度出招,端出一攬子33條人才政策大禮包。這不僅是一次政策的迭代升級,更是一場對高端才智的精心“招賢令”。
拓寬引才視角——新的政策打破傳統邊界,不單是科技大咖和產業尖兵,還包括了領軍型科技人才、技術骨干及管理精英,呼應多元發展脈搏。
激發轉化動能——針對創新型團隊和孵化平臺,政策給予了更為豐厚的激勵,意在催化科技成果的落地生金。
回應社會呼吁——從教育衛生到城市治理,再到鄉村振興與文化藝術,新政為社會民生領域注入人才活水。
優化激勵機制——用人主體將享有更大的自主權,專業人才評價交給專家,而人才激勵不再單一依賴金錢,轉而關注解決人才的生活“小事”,如子女教育、就醫通道等。
在人才看來,什么是好的服務?“我來到雙流十幾年了,真切地感受到這里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濃厚氛圍,讓我很有歸屬感、認同感。雙流各方面政策為人才在這里安居樂業提供了堅實保障,也讓我們干事創業更加有信心了。”作為雙流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受益者,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這樣說。
企業也深有感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說:“作為在成都雙流的央企,雙流區政府對我們提供了非常周到的政策服務和支持,例如‘悅航都’人才服務為我們2名院士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務。雙流區還與企業組團前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招聘畢業生,不僅如此,雙流區在人才晉升、激勵、子女入學保障等方面均為我們提供了很大便利,為我們出臺更有力的人才‘組合拳’提供支撐,2023年,我院招聘畢業生人,絕大多數都是‘雙一流’高校優秀畢業生,質和量都取得了較好提升。”
優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雙流還有更多舉措。今年,雙流圍繞15條產業鏈發展,繪制了2024年人才招引圖譜,建立人才需求庫、供給庫,精準崗位匹配、供需對接,計劃開展20場“蓉漂人才薈”“校園行”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動,推出人才政策智選包、人才政策名片,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政策直達快享。
雙流區正以這一系列創新思路和舉措,開啟區域發展的人才引擎,全周期服務人才,全方位育才引才,全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人才聚集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