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有博主稱,“全國農家樂已經倒閉了近8萬家”,話題沖上熱搜。
作為農家樂發源地的成都,情況如何?天眼查上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成都有11962家名字帶“農家樂”字樣的公司,其中有2135家顯示已注銷。傳統農家樂數量減少,似乎是不爭的事實。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傳統農家樂“消失”的另一面,是傳統業態的迭代升級。精品民宿、家庭農場、鄉村露營、自然研學……這些嶄新的業態,帶來了更多元的消費和更大的鄉村旅游發展空間。
專家表示:“鄉村旅游業態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細分產品,需要更高的服務質量和體驗!
現狀
傳統形態農家樂正在“消失”
成都市郫都區友愛鎮農科村,被稱為農家樂的發源地。1996年-2000年,農科村90%的農戶都在經營農家樂!白疃κ⒌臅r候村里有130多家農家樂,現在只剩16家還在營業。”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徐家大院的創始人徐紀元告訴記者。
時間回到1985年,農科村是遠近聞名的花草苗木基地,很多人慕名前往采購苗木。大批采購者涌入,吃和住就成了大問題。徐紀元在自家院子里做起鄉村旅游接待。此后,農家樂在成都郊野大地上遍地開花!癤X農莊”“XX鄉下飯莊”等各種農家樂“狂飆”崛起。熱情高漲的市民、游客不惜驅車幾十公里,涌入鄉村圖個親近自然的“樂”。
談及村里陸續“消失”的農家樂,徐紀元認為,市民的消費觀改變了,從最初的新鮮感到農家樂數量增多后,經營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意:“傳統農家樂一臺彩色電視機、一張床的住宿標準很難再吸引游客。”其次,市場飽和度越來越高,游客可選擇的范圍擴大。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村里其他農家樂老板的贊同:“傳統農家樂經營提供的娛樂老套,已經滿足不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喜好。所以村里很多開農家樂的,又做回老本行,種植花卉、木本植物,收入要穩得多。”
四川農業大學商旅學院黨委書記郭凌教授認為,農家樂是鄉村旅游的初級形態:“它的出現為大家提供了‘新’的鄉村旅游消費場景,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隨著市場變化,人們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初代農家樂存在同質化經營模式、設施設備陳舊、缺乏娛樂項目、供需變化等諸多問題。隨著市場消費升級、業態變化,‘消失’是必然的結果。”
改變
從“1.0”到“3.0”,農家樂尋求新出路
傳統農家樂經營者,也在主動轉型升級。
“升級轉型過3次,從傳統農家樂模式,到現在以團建、宴席、會議為主的綜合型鄉村酒店。但新的旅游產品業態發展太快,我們要在現有的業態基礎上轉型也是個挑戰!庇^景沅鄉村酒店老板宗湘婷說,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需要不同的“劇本”(經營模式)。
“曾經一道招牌菜,就能帶火一家店。”成華區駟馬橋一家傳統農家樂的李姓老板表示,自己的招牌藤椒雞是顧客到店出單率最高的菜,但“如今大家選擇變多了”。去年6月,李老板升級了店面,還在院子里規劃了圍爐煮茶的區域,就是為了努力適應人們新的消費習慣。
在快速升級裂變的消費市場環境下,有已經走出特色的3.0版本農家樂!2020年之前,我們以傳統農家樂為主。董事長是原住居民,當年農家樂轉租給別人,但是由于市場因素虧損嚴重!焙窭飫e院總經理劉宇介紹,隨著三圣鄉的升級改造,“董事長決定回鄉二次創業,收購了周圍的9家店鋪(農家樂、菜市場、茶館等),合為現在這家走精致路線的私房菜館!
“差異化經營模式是關鍵。別的店以團體客戶為主,但我們以接待散客為主,散客占比65%。”劉宇介紹,菜品從傳統農家菜變為主打私房菜,如貴妃荔枝龍蝦、魚子醬蔬菜卷等,“住宿改為民宿酒店,從入住率看,每周都滿房!彼J為,要順應市場消費變化規律,及時調整經營模式,“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不僅是成都,四川省內旅游發達市州的農家樂也在紛紛“變身”。雅安碧峰村副主任、雨城區民宿協會會長田濟介紹,2000年以前村里有30多家農家樂,但靠農家飯、打牌、釣魚等經營模式,想再吸引客流很難。于是村里有25家農家樂陸續轉型做了民宿!啊r家樂’的概念不再契合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喜歡多元文化結合野趣的休閑模式。所以我們將‘茶文化+文創+野趣’融合民宿,根據不同季節,帶客人上山挖竹筍、采茶,體驗野趣!
趨勢
更優質的新業態正在大量涌現
曾經,成都人到龍泉山上的農家樂,離不開看桃花、吃柴火雞、打麻將“老三樣”。如今,山頂露營觀星觀鳥、夜騎看日出、組團“打野”、云崖音樂派對……成為新的時尚。
人流的涌入推動當地不斷裂變出新的業態。精品民宿中增加了音樂劇、桌游、DIY燒烤、組團看日出、帳篷露營派對、猛禽觀測等新玩法。食譜也增加了火鍋、西餐、東南亞菜、甜品、調酒等。有的點位甚至飼養了梅花鹿和馬,為游客提供婚紗拍攝服務。
沿著龍泉山桃花故里景區一路往山頂走,有一個自由地·山音初曉露營基地。這里沒有高樓,取而代之的是露營帳篷、野餐桌和日落燈等!皫づ袷欠块g,客廳就是大自然。由樹搭建起的舞臺平日里可以用來吃飯、開音樂派對,那邊靠近山崖的位置還能體驗滑翔!睜I地創始人鄒靜認為,龍泉山的精品民宿很多,“但看日出日落、夜景星空、遠眺雪山的最佳點位還是在山頂,露營地有天然的優勢!睋y計,該營地預訂量每周超85%。
當鄉村有了更多可能性,鄉村旅游也變幻出多種形態。
“2014年我們開始做農場,那時候是CSA模式(社區支持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狈矘戕r場是崇州一家綜合型的鄉村農旅綜合體,其聯合創始人劉燕介紹,2015年他們轉型做研學活動,如今有了自己的研學課程體系,且把業務形態延伸至“銀發經濟”。
“可以理解為農家樂3.0版本!眲⒀嘟忉,1.0版本農家樂屬于初級,2.0版本融入了一些網紅元素,而今的3.0版本除了提供娛樂場景外,還能夠提供更多情緒價值。比如針對55歲以上人群有田園攝影項目,消費者能換裝體驗不同農場主的生活,讓喜歡拍照的人群告別甩紗巾、翹指、叉腰的拍照姿勢!20多個攝影場景,涵蓋不同國家、年代、民族。周一至周五還有他們的專屬時間檔,這種模式既滿足社交屬性,又能帶來情緒價值!眲⒀啾硎。
/ 行業觀察 /
旅游產品迭代更新
按下“加速鍵”
在成都錦城學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鄧靜看來,農家樂的“消失”并非壞事,“從經濟業態的角度來看,這是消費市場端的升級引發需求變化,導致農家樂內部發生了一種迭代需求轉變。從市場的角度看,農家樂數量的減少是對市場需求的捕捉和反映!边@意味著,找到適合當下的鄉村旅游業態才是關鍵。
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農家樂該如何“樂”?鄧靜表示,學界曾有人提出,農家樂的概念應該變為“藝”家樂,即在原有形態的基礎上朝著藝術、創意等方向轉變。聚焦到兩個趨勢,其一,在原有農家樂的基礎上全面迭代升級,朝著小型田園綜合體發展,內容和品質升級,包括軟裝、硬裝、環境、菜品、娛樂設施等。另一種趨勢是朝著特色化或更細分的領域發展。例如三圣鄉有一家傳統農家樂,從專做農家菜轉變為新派融合川菜!巴诰蜃陨淼奶厣瑢W黾毞诸I域也是一種破局”。
對于農家樂該如何“破局”,長期研究農旅融合四川農業大學商旅學院黨委書記郭凌教授認為,農家樂逐漸受到鄉村旅游新業態沖擊。尤其在民宿、研學和其他鄉村旅游行業標準引導下,農家樂有了細分化、精細化的發展趨勢。她認為布局更多元的業態綜合體是發展的需求,“對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務項目。比如年輕群體可提供集咖啡+露營、新式茶館、烘焙體驗、‘低空經濟’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產品。”
此外,隨著旅游市場競爭激烈,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鄉村旅游業態創新、產品細分、服務質量提升一直“在路上”。郭凌認為:“以幸福生活為前提,為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旅游市場會不斷迭代出新的業態和產品,‘替代’農家樂這一初級形態!彼忉專r家樂作為一個旅游產品,需要根據市場導向和政策導向進行調整,“這并不代表農家樂本身會被替代,它依然有自己的消費群體存在。只是它會隨著消費市場升級迭代,裂變出更細分的領域和業態!(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