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地區面積占比91%、農村常住人口占比21%,對于“大城市帶大農村”特征明顯的成都來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至關重要。5月14日,成都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成都市委、市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進行解讀,將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條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三農”現代化建設的新路。
關鍵詞:“天府糧倉”成都片區
2024年確保全市糧食產量234萬噸以上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確保耕地和糧食安全不僅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深刻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大局。對此,《實施意見》提出抓好糧食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6項重點工作任務。
其中,圍繞糧食安全,提出全域推進“一帶十五園百片”糧油產業園區建設,確保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78.6萬畝以上、產量234萬噸以上;圍繞耕地保護,提出健全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防控機制,2024年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0.4萬畝;圍繞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出2024年新培育成都農匠500名、高素質農民5000名、農業職業經理人1萬名。
關鍵詞: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培育新上規農產品加工企業10戶以上
鄉村產業發展關乎“三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對此,《實施意見》提出推動現代都市農業建圈強鏈、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5項重點工作任務。
其中,圍繞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提出力爭培育新上規農產品加工企業10戶以上;圍繞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提出2024年新建鄉村主題旅游目的地20個以上、A級林盤景區10個以上,發布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00條以上,力爭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470億元以上;圍繞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提出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關鍵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設11條美麗鄉村特色風貌重點線路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方面,成都將全面做好鄉村規劃設計、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完善鄉村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鄉村善治水平、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7項重點工作任務。
據悉,今年成都市將加速推進農村功能風貌重點線路建設,完成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區、新津區、簡陽市、都江堰市、金堂縣和大邑縣11個區(市)縣的11條美麗鄉村特色風貌重點線路建設,全市17個區(市)縣今年計劃完成8000棟以上農房特色風貌塑造。同時連片培育先行村、重點村各50個,推動先行村、重點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級片區規劃應編盡編;“親民化”改造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0個以上,開展“走基層”文化惠民演出1000場以上、公益文化藝術培訓8000場以上。
記者了解到,《實施意見》還對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將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激活農村土地要素活力、加快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穩步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同時全面壓實鄉村振興責任、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各類人才返鄉入鄉興鄉。(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