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8日電(吳平華)近年來,成都市青羊區法院基于全省基層法院首執案件常年大體量工作實際,聚焦執行終本率持續攀高、終本后財產管理不規范、執恢標準不統一等突出問題,于全省率先建立終本維護中心,創新終本可視智管模式,推動終本案件單獨管理、集約辦理、智慧監管,打通權益兌現“最后一公里”。
打造終本維護中心
終本案件由“包案到底”到“集中管理”
率先打造終本維護中心,遞進規范運行基礎、劃分事務模塊、組建復合團隊,推動終本案件管理提質增效。規范運行基礎。按照全省首批終本案件單獨管理試點要求,制定《終本單獨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一把手”任組長、7部門協同的改革領導小組,以19項工作要點整合“人財物”資源,確立改革階段目標舉措,整體確保機制規范、組織完善、方向明確、路徑清晰。
優配專業團隊。擇優選配1名員額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書記員和4名公證輔助人員組建“執行+審輔+公證”專業化管理團隊。由員額法官統籌中心各項工作,法官助理(書記員)負責文書制作、財產管理等核心審輔事務,駐場公證人員提供盡職調查、證據保全、履約監督等7項綜合性法律服務。
統籌集約辦理。專設軟硬件設施齊備的40平米中心辦公區域,統籌集約維護、終本審查、續封續凍、恢復執行、信訪回復、案款支付等9大事務模塊,實現原由單個承辦人包案負責案件歸口至中心集中辦理。運行以來,終本案件自收到財產線索到恢復執行平均用時減少30天。
創新分段管理機制
辦案流程由“單線驅動”到“齊抓共治”
聚焦“案件一終了之”“財產失凍漏保”等問題,推動終本案件進入段嚴格把關、維護段集約管理、恢復段高效啟動,切實解決“失控漏管”難題。
三重審查,“進入段”嚴把關卡。確立“承辦法官自查+智管平臺篩查+終本團隊核查”審核模式,辦案團隊填寫自查表及財產清單,生成結案校驗卡流轉至平臺篩查;智管平臺自動比對結案標準推送提示完善內容;管理團隊對照文書送達、財產查控、訪談記錄、信息填報、財產處置“五要素”逐一審查,不符合條件立即退改。2023年終本案件數同比減少4073件,終本合格率達100%。
督辦同步,“維護段”集約管理。案件進入終本管理庫后,維護中心及時辦理材料收取錄入、財產統一查控等事項。同時建立“集中接待、接訪即辦”信訪工作機制,限時7日內回復涉終本類信訪人訴求。改革以來,成功化解終本信訪案件334件,查找到多件“沉睡”終本案件新增財產,其中16件案件在二十余年后恢復執行完畢。
分流辦理,“恢復段”限時處置。對于無財產線索類終本案件,5日內核查情況,分類采取網絡查詢、列入失信名單、限制高消費等強制執行措施。對于有財產可供處置類,5日內完成涉案財產核查、輔拍機構選定,9日內完成現場勘驗,案件流轉至辦案團隊辦理。2023年恢復執行完畢案件1361件,同比增加129.51%。
研發可視智管平臺
入庫案件由“法官自管”到“智慧監管”
在辦案系統內嵌自主研發的終本案件智管平臺,實現終本案件入庫統管、重點財產可視監管、執行事務全鏈共管。
終本案件全方位入庫統管。智管平臺自動抓取新增案件基本信息、參與分配情況、未處置財產清單等核心數據,生成終本信息卡;針對歷史終本案件,倒排時間表定期清理、補錄重點信息,實現新舊案件動態入庫管理。入庫后自動標識案件類型、查控結果、阻卻事由等,實現入庫案件標的、財產信息等精準快速查調。改革以來,清查并入庫歷史終本案件50516件。
重點財產全要素可視智管。平臺首頁設置財產控制板塊,研發財產信息統計、查控到期督辦等管理功能,分類展示暫未處置財產信息,推送財產控制措施臨期督辦信息,確保在案財產“全程在管”。改革以來,續查封財產2702件,提交參與分配函、移送函等1864件,未出現1例財產脫保等情況。
執行事務全周期留痕共管。執行服務中心窗口人員錄入材料后,平臺同步向當事人推送受理短信,實時告知案件辦理進度。后端終本維護中心管理員接辦后快速流轉“派單”,承辦人員一鍵“接單”、分類辦理,全程留痕、公開透明。2022年以來,辦結終本維護申請9885件,完成解封解凍、查封續凍、解除失信限高6176次。
改革以來,首執案件終本率同比下降15.71個百分點,恢復執行案件從2022年1283件增長至2023年5155件,實結案件從645件增長至4809件,執恢案件執行到位率達90.47%,經驗做法被省法院《司法改革》采用,工作舉措被上級法院相關制度文件吸收,獲人民網、中新聞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媒體專題報道。
接下來,成都市青羊法院將圍繞“規范提質”專項活動的工作要求,以管理組織集成、智管平臺賦能、流程機制再造、多元協同共治為抓手,推動終本案件單獨管理、源頭治理及出清辦理,確保全流程運行精準規范,全力兌現“沉睡”的真金白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