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1日電 為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共研共商推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促進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第一屆特大城市治理學術研討會——生態環境與司法保護暨綠色低碳與生態產業研究會2024年會近日在成都舉行。
本次會議由四川旅游學院、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都市法學會指導,特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研究基地、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成都環境資源法庭)、成都市法學會綠色低碳與生態產業研究會主辦。

會議圍繞“生態環境與司法保護”主題,選擇“生態環境修復司法問題、文化遺址保護司法問題、再生資源及交易法律問題、食品全程冷鏈安全法律問題”四個專題,深入探討超大特大城市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治理創新與實踐,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有效治理。
四川省政協社法委副主任、四川省法學會副會長郭彥在致辭中表示,要緊扣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的法治難題,不斷豐富法學研究的內容;要關注綠色低碳發展的前沿動態,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引領法律規范研究。“希望在四川省法學會上下齊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攜手前行,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法治新篇章。”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二級高級法官高峰在致辭中說,要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就要貫徹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新理念、開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新征程。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誠在致辭中談到,為了解決成都市人口規模與城市容量、開發強度之間矛盾,滿足“公園城市”發展要求,要持續加強司法能力建設,優化環資案件識別機制;要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形成生態環境全民共治合力;要進一步深化政府、司法、高校、企業等主體多元共建,在特大超大城市生態治理與司法保護等領域,形成輸出更多有價值、高質量、可轉化的研究成果,推動特大超大城市生態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
在特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與司法保護研討交流環節,各方代表就“生態環境修復司法問題”“文化遺址保護司法問題”“再生資源及交易法律問題”“食品全程冷鏈安全法律問題”等四個專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通過超大特大城市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治理創新與實踐,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有效治理,讓學術研討助力成都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明祥和、可持續發展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