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李欣憶
記者從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已于日前發布。在我省五大經濟區中,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唯一沒有提出經濟總量目標,《規劃》對其發展目標設定為:到2025年,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達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典范,為全國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
“ 十三五”期間,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9%,2020年達到822.4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6.6%。
《規劃》對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發展定位為——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貫徹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制度, 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探索生態資源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路徑和模式,建設全國生態文明高地。
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突出綠色生態、紅色長征和特色民族三大主題,強化資源整合,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精品旅游景區、線路和品牌,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堅持綠色化、集聚化、品牌化發展導向,因地制宜成片成帶成規模建設特色生態農牧業基地,促進農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強化農產品品牌和質量建設,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建設經濟效益好、增收帶動作用強的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
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 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流域水能資源開發,加快開發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提升能源輸送能力,推進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打造水風光多能互補的國家級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基地。
《規劃》還提出2035年的遠景目標: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領先水平,生態安全屏障功能不斷增強,特色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成為全國民族地區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