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羅之飏 攝影 向宇
10月26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實施的《關于深入實施財政金融互動政策的通知》。
據悉,自2015年四川首次出臺全面系統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體系以來,四川財政金融互動政策以3年為一更新周期,政策持續實施了6年,在促進產業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四川省財政廳副廳長李世宏介紹,此次出臺的新版財金互動政策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聚中心、攬全局,政策取向更加明確。政策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經濟和金融工作決策部署,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強化重點支持方向,有效整合財政資源,將之前零星、散見于不同層面的財政支持金融發展、財政金融互動協同的政策進行統籌整合,構建了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相互支撐、系統完整的政策體系,實現財政金融良性互動和協同高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強產業、促創新,支持重點更加突出。緊扣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新發展理念,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以及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聚焦創新驅動、綠色金融、產業鏈供應鏈、制造業等領域信貸投放,提升金融支持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水平。與此同時,加大政策前瞻性引導,大力支持金融創新產品,對創新債券發行品種、支持創新發展的新產品新方式給予獎勵。
三是補短板、夯基礎,風險防范更加有效。針對中小微企業、“三農”等金融服務短板,持之以恒推動小微企業、“三農”普惠金融發展,進一步激勵擴大普惠小微和涉農貸款投放規模,推動降低融資成本,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著力解決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完善和優化政策性融資擔保保費補貼機制,促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促進企業股權融資和創新債券融資品種,豐富融資渠道,增強抗風險能力。
四是轉方式、保主體,支持方式更加多元。進一步轉變財政支持發展方式,綜合運用激勵獎補、貸款貼息、費用補貼、保費補貼、風險補償等多元化財政支持方式,通過財政政策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面雙向發力,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功能,有效調動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支持四川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推動市場主體數量穩步增長、做大做強,實現穩就業、保市場主體的政策目標。
五是重統籌、問績效,監督管理更加有力。省級財政通過調整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取向、整合各方資金、加大省級財政投入力度、激發市縣政策落實主動性,形成中央、省、市縣財政統籌“一盤棋”。同時,按照“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原則,強化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制定財政金融互動獎補資金績效評價辦法,合理制定績效目標,實施績效運行監控,強化績效評價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建立定期評估和監督檢查機制,嚴肅查處挪用、騙取、冒領財政資金的行為,確保財政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