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這是本屆西博會簽約項目的個數。翻看項目清單,會發現大多數項目都有一個標簽,那就是:綠色。
不僅投資方向“綠色”,招商目標也“綠色”。6月29日,第十二屆中國西部投資說明會暨經濟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以下簡稱“西投會”)上,相關西部省(區、市)代表推介產業,幾乎每地都有“綠色”身影。
企業逐“綠”為何向西而行?川觀新聞記者在西博會上尋找答案。
看趨勢:
在西部,“綠色”牽手越來越多
來到西投會會場,四川天奈錦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莊東第一感覺是有點“重”,還沒進門就被各地招商引資部門塞了厚厚一沓資料。“省市縣各級都有,企業和政府都涉及。”
四川天奈錦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碳納米管生產企業——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川的子公司。本次增資,天奈科技首次跨界鋰電材料領域,第一個項目將落地眉山,投資10億元打造磷酸錳鐵鋰項目。他翻看各地的招商項目清單,發現鋰電材料項目成為了各地的大熱門。以四川為例,在“先進材料”分類中,鋰電及動力電池相關的項目占據了三分之一。
記者也翻看了這本清單,發現除鋰電外,另一個招商熱點在光伏。此次西投會上,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簽約,計劃總投資50億元,在該園區分三期建設8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電子級氫氟酸、電子級氟化銨溶液、半導體級硫酸等精細化學品項目。“我們的氫氟酸產品將為太陽能光伏項目提供原料。” 公司董事總經理助理曾獻勛介紹。
鋰電、光伏材料來自新能源產業。投資熱度,映射出西部綠色產業發展的蓬勃之勢。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統計,本屆西博會492個簽約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
除了服務綠色低碳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從此次西投會上的簽約項目來看,不少傳統項目也打出了“綠色”“生態”牌。青海省天峻縣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四川大道天下實業有限公司簽約,后者打算在四川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有效輸出基地,帶動高原優質農產品,通過全程綠色供應鏈管理,讓綠色有機農產品走向更大市場。
“我們愿攜手更多企業,投入更多資源,積極參與西部地區生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西投會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鑫介紹了四川的合作案例,該公司在川已設立21家子公司,開展各類節能環保項目30余項,涉及金額118億元。他向西部地區發出邀約,希望一同開創“綠色”共贏新局面。
探動因:
在西部,綠色產業生態越來越好
記者梳理發現,西投會上,上臺推介的西部省(區、市)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資源優勢,以清潔能源資源為例,內蒙古打出“風電三峽”的招牌,甘肅則自稱在沙漠里“種太陽”,四川表示“每100度水電有28度出自四川”……此外,貴州、陜西、新疆等地還羅列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資源只是一方面,我們更看重的是產業生態。”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企業談到逐“綠”向西的原因,并沒有把資源優勢放在第一位。莊東說,天奈科技之所以把第一個鋰電項目落地四川,是因為四川動力電池產業集群非常全面,“正是這種優勢,讓我們非常愿意來投資發展。”他還透露,目前企業的業務已經深度融入了四川鋰電新能源產業領域,包括和動力電池“鏈主”企業四川時代的合作。
在正式決定落戶四川之前,永晶科技曾多次到四川實地調研,進行市場分析。曾獻勛說,看好四川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預計10年內該公司的產品將至少有10倍以上的增長。照計劃,此次簽約的項目將于明年下半年投產,到2024年產值預計達到值10億元,三年內產值有望實現25億元。“我們將立足四川,輻射整個西南地區。”曾獻勛說。
看好中國西部應用場景,有企業主動來“推銷”綠色新商機。
率先在全球制造氫動力列車的法國阿爾斯通集團,在本屆西投會期間,帶來了更多綠色交通的可能性。“氫能源在交通領域仍然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阿爾斯通中國區總裁耿明介紹,西部地區交通路況復雜,氫能將有效彌補電動車的短板。希望與四川乃至中國西部地區構建起一個良好的生態圈和完整產業鏈,支撐技術的落地和發展。
看中西博會合作平臺,還有地方打算通過“綠色”龍頭招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
在本屆西投會上,一個投資上億元的復合肥項目落戶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不過,當地的招商局并不滿足于此,此次西博會之行,他們還有更大的任務——尋求伙伴,釋疑解惑。
“近年來,雖然落地了一些綠色低碳領域的重大項目,但如何把產業發展得更好我們也一直比較困惑,這次到西博會來,看能不能把東部沿海的高新技術企業招引到寧東,助力產業更好發展。”會議間隙,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招商局三級調研員安俊一直忙著在會場對接企業,希望能為當地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找到更多合作伙伴。
“未來希望有更多高科技企業能來西部投資,助力產業轉型升級,走清潔高效利用之路。” 安俊說。記者 寇敏芳 陳碧紅 史曉露 田為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