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上海推介和展出的“天府糧倉”精品全部來自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其目的是讓欠發達縣域的農產品尋求更廣領域的出圈與升級
●現場展出400余款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成果豐碩,現場簽約金額近2億元
1月12日5時,萬源市百里坡舊院黑雞養殖專合社總經理侯中杰起床,在酒店開始燉雞湯。“雞湯燉好需 5個小時,要讓舊院黑雞的雞湯香飄上海,時間必須燉夠。”
當天,“天府糧倉”精品全國推介——走進上海產銷對接活動在上海市舉行。這是2024年“天府糧倉”精品全國推介的首站,也是首次走進上海推介。
與之前不同,這次在上海推介和展出的“天府糧倉”精品全部來自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開年首站,為何專帶39個欠發達縣域的農產品?四川欠發達縣域的好產品如何走進上海?
幫助欠發達縣域農產品走向市場
為何專帶39個欠發達縣域農產品到上海?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39個欠發達縣域發展,核心是興產業,重點是塑品牌,關鍵在幫助農民把農特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
去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十條措施》,支持特色農業項目實施是幫扶措施之一。此后,農業農村廳印發《幫扶39個欠發達縣域農業產業發展十二條措施》,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推廣重要內容之一——優先將欠發達縣域優勢特色農產品納入省級農業品牌目錄和“天府糧倉”精品品牌名單。
“39個欠發達縣域的最大優勢和資源主要是農產品,要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關鍵要提升農產品的效益,延長產業鏈,讓農產品走向市場。”活動現場,一位欠發達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此次“天府糧倉”精品全國推介帶著39個欠發達縣域農產品走進長三角的“龍頭城市”,就是讓欠發達縣域的農產品尋求更廣領域的出圈與升級。
現場展出400余款特色農產品,“有機”是其主要亮點:高原有機馬鈴薯、有機核桃油、有機牦牛肉、有機野生食用菌……各種有機農產品琳瑯滿目。“上海是全國主要的高端消費市場之一,我們帶有機農產品來,就是想全力打進上海市場,爭取上海的經銷商。”青川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萬文娟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銷對接區放置了兩塊牌子,上面分別寫著“39優選”農特產品名錄和采購商名錄。在“39優選”農特產品名錄,每個縣的相關企業及主要產品和聯系方式詳細羅列。“這樣可以方便采購商更高效地對接。”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產銷對接成果豐碩,現場簽約金額近2億元。阿壩縣政府與上海三貨出川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1000萬元戰略合作簽約。“阿壩州、甘孜州的農產品來自雪域高原,原生態、有特色,公司供應鏈平臺銷售的牦牛肉、高原水果、菌類等產品,在長三角非常受歡迎。”該公司負責人陳紅梅說。
做好農產品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
“上海市場不怕貴,關鍵要對。”活動推介現場,上海市果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上海萬果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勇立對大涼山雷波臍橙、鹽源蘋果的品控格外關注。
朱勇立介紹,大涼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出產的水果甜度高,上海市場反饋不錯,但目前還存在品質不穩定問題,在品控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陳紅梅也深有同感。她介紹,公司現在還不敢大量推銷四川鮮牦牛肉。“主要擔心量賣起來了,產量和質量跟不上。”陳紅梅表示,物流配送也存在短板,有時候很難把這些好產品直接賣到社區、樓棟、居民家里。
欠發達縣域的農產品正不斷向標準化、規模化方面發展。
在展銷對接區,涼山州康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祈麟峰忙著推銷新品醇香金蕎茶。“傳統的金蕎茶兩三分鐘出湯,新產品可實現3秒出湯。”祈麟峰介紹,上海推介之行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不僅要做好農產品,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做優質和標準化的農產品。
展銷期間,參展企業抓緊時間對接采購商。
“上午跟一家鮮竹蓀銷售企業成功對接。”萬文娟介紹,有采購商看到展區的干竹蓀,問及有無鮮竹蓀,自己立即現場打電話給千里之外的青川企業,兩家企業成功達成產銷對接。
欠發達縣域也用好機會對接產業化合作。巴中市副市長何金虎一到上海,就跟上海一家肉牛全產業鏈企業洽談對接“空山牛”的產業化合作。一個月前,產自巴中市通江縣的“空山牛”上榜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單,當地正全力謀劃其全產業鏈發展。“談得很愉快,下一步重點落地實施,做好全產業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何金虎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