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5日電 (秦志全 蔡雅蕓)入冬以來,四川多地景區“冰雪+休閑觀光”類旅游產品搜索熱度及預訂量顯著攀升,火爆的不僅僅是冰雪旅游,還有冰雪制造、冰雪體育、冰雪文化以及餐飲住宿等上下游周邊產業。
據統計,四川現有冰雪觀光旅游景區47個,建有滑雪場17家、旱雪場5家、冰場12家。四川稅務部門不斷推動配套服務“轉型升級”,助力“白雪”換“白銀”,“冷資源”變“熱效應”。

服務前置 讓冰雪企業添“底氣”
在王崗坪景區,為讓游客能有更好體驗,景區提前對滑雪場進行了升級,擴建了戲雪區、滑雪區2000多平米,增加了游樂項目。“升級擴建都要錢,稅務部門多次到企業走訪,并通過一對一輔導,視頻在線點對點服務等方式,幫助企業實現政策隨學、隨用、隨享,2023年企業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78萬元。”四川王崗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涯冰稱。
王崗坪景區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底以來,該景區游客人數持續上漲,元旦期間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
四川公布17家重點滑雪場名單后,稅務部門通過建立項目管家駐點制度和定期聯絡機制,線上線下多渠道跟蹤問需,送去“稅收優惠政策大禮包”,幫助企業答疑解惑,解決涉稅難題,建立“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務清單,開展政策落實效應分析,確保稅費支持政策資金用到刀刃上,助推企業在“點冰化玉”“化雪成金”的“冰雪熱”中跑出加速度。

數智賦能讓多元產業鏈條更具“勢能”
當前,“冰雪游”已成為一條多元產業鏈,不僅對于冰雪產業本身,而且對當地餐飲、住宿、特色產品零售等行業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帶動作用。“9·5”瀘定地震后,位于震中的海螺溝冰川森林風景區臨時閉園。經1年多時間重建后,景區開放僅一周時間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帶火了周邊住宿行業,“一房難求”成為元旦期間海螺溝的高頻詞。
元旦期間,長征大酒店幾乎天天爆滿,這是地震發生一年多來難得一見的景象。“地震對酒店經營產生了巨大影響,稅務部門主動上門,指導企業利用減免的稅款重建家園。”酒店財務負責人田女士稱,重新開園后,又推出‘稅費優惠政策明白卡’,為企業做好營業準備打下堅實基礎。
甘孜州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稅電指數”基礎上,稅務部門拓展“旅游業稅收景氣指數”模型,對甘孜州旅游業景氣度進行全面測算。“9·5”地震后,稅務部門通過“旅游業稅收景氣指數”精準顯示景區市場活躍度,針對性地推送稅惠政策,海螺溝景區內各行業享受稅收優惠236.29萬元,一定程度緩解了有關經營主體的“燃眉之急”。
旅游業走旺,帶動的不僅是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還帶動了“周邊”產品走熱。達州市百里峽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借助冰雪季旅游人流優勢,采取在巴山大峽谷景區寄賣臘肉、香腸等土特產銷售模式,2023年12月實現銷售收入71萬元,當地稅務部門助其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12.1萬元。

共治提效讓精品旅游路線更有“張力”
作為23條冬游四川精品線路重要組成部分的眉山洪雅縣瓦屋山景區,雪淞、冰柱、冰瀑隨處可見、圈粉無數。“入冬以來,除延續冰雪嘉年華滑雪、冰雕展等傳統項目,景區還融合青羌民俗,將展、秀、娛、食凝聚一體,擦亮冰雪、溫泉、陽光三張鮮亮招牌,頻頻掀起朋友圈冰雪游熱潮。”瓦屋山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何開偉稱,瓦屋山冰雪嘉年華啟動以來,景區累計接待游客達8.8萬人次,實現收入1800余萬元。
景區實現“強勢出圈”背后,是一系列“好政策”的漸次顯現。為更好服務冰雪旅游發展,四川稅務部門加強同市場監管、文旅部門的聯動協作,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的優勢開展“政策找人”,通過線上精準推送、遠程可視答疑、上門稅惠輔導等方式,輔導企業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加計抵減600余萬元。
四川稅務部門表示,將持續聚焦文旅產業發展特色和實際需求,全面落實稅費政策,激發四川文旅產業發展潛力,為冰雪經濟升溫發展再添“一把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