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3日電(劉梅 何佳欣)3日上午,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劍閣天然氣凈化廠中心控制室,凈化班長劉琦開始對裝置安全巡查——不用背空呼,而是坐在鷹眼監控系統前點動鼠標,體力活變成智力活——這就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巨大變化。
管理強化內功,數智驅動發展。近年來,川西北氣礦在深化改革、提質增效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筑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瘦身”健體質
順勢而為應發展之需
春日上產忙。川西北氣礦中壩中心站值班室采氣工楊彬和同事們開始忙碌。“三站合一”后,需要管理的無人值守井從30口增加到37口,現場員工從8人減到2人。
作為川西北隆興之地的中壩氣田,將原有3個中心站合并為1個中心站,管理模式轉型帶來減員增效,“一個氣田一個中心”初具雛形。
輕裝上陣,釋放活力。該氣礦推進組織體系優化提升,按照“職能優化、精干高效、簡政放權、做實共享”的要求,“撤廟”“并灶”“瘦身”三箭齊發,機構壓減25%,定員壓減400余人,總體平均減幅達28%,“三定”工作圓滿收官。

“數智”賦新能
創新發展加“數”前行
去年,川西北氣礦數智和調控中心正式掛牌。通過直達現場的扁平化調度管理,在一級調控中實現對14個中心站、4個直管站、3個凈化中控室點對點遠程控制,節約調度管理人員12人。
從頂層設計到“借智借腦”,數字化轉型跑出加速度。
該氣礦著力“數智化”氣田五大場景建設,在公司范圍內首次實現生產實時數據“一鍵同步匯聚”,大幅提高數據傳輸層級組態效率及穩定性。
與此同時,該氣礦建成以物聯網為基礎的“云網端”基礎設施系統和完整工業控制系統,生產場站數字化覆蓋率達95%,生產現場基本實現“全面感知”“自動操控”。
生產運行管理員袁松表示,數字化氣田建設,實現了數據多跑路,員工少跑腿,管控更高效。

管理練“內功”
提質增效添動能
3日清晨,氣田水拉運槽車緩緩駛出雙魚001-X8井站。川西北氣礦優化雙魚石南區轉水流程,每次縮短運距55公里,年節約拉運成本達350萬元。
該氣礦還全力打造提質增效“精進版”,深化全員全過程提質增效和價值創造,控制投資1000萬元,降本524萬元。
據了解,《川西北氣礦高質量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已正式出爐。以此為標志,深化頂層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和數智賦能為抓手,推動經營管理轉型,構建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體系,實現管理不斷提升、產量效益逐年遞增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