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30日電(王浩天 張浪)29日,在達州市宣漢縣,中鐵六局承建的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四標段石家梁隧道施工現場,巨大的三臂鑿巖臺車揮舞“鐵臂”,定位、鉆眼、裝藥、放炮,有條不紊地向前開進……隨著現場調度的通報,標段最長隧道——石家梁隧道進口端掘進突破1000米,這是繼4月3日萬家山隧道進口端掘進突破千米,4月22日石家梁隧道出口端掘進突破千米后,項目部取得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石家梁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全長11908米,最大埋深190米,Ⅳ、Ⅴ級圍巖占比為81.86%,圍巖破碎,是本標段修建難度較大的控制性工程。
作為本標段的先行開工點,自2023年2月1日開工以來,面對“隧道出口段滑坡,洞口危巖落石,施工期塌方、涌水突泥風險”四大困難,項目部進行了詳細的地質勘探,評估風險等級,并采取安全措施來保障。施工過程中,會同專家共同解決技術難題,建立監控量測和超前地質預報小組,不斷提高施工安全。項目部高效踐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建設西渝高鐵”要求,以落實西昆公司以質量為核心,以機械化、專業化、工廠化、信息化“四化”支撐為手段,高質量建設精品、智能、綠色、人文鐵路工程。
施工中,項目部加大智能建造在隧道施工各環節應用。項目部采取“仰拱止水帶定位工裝”“仰拱鋼筋定位工裝”“仰拱矮邊墻鑿毛工裝”“矮邊墻排水管凹槽工裝”等多項新型工裝和業主單位推行的“三噴兩刮一掃面”“仰拱七線上墻”“鎖腳錨管定位”“襯砌防脫空”等施工工藝,解決了難題。
隧道施工怕軟不怕硬,面對不良的地質,項目大力推進全機械化配套施工,引進三臂鑿巖臺車、拱架安裝臺車、自行式仰拱液壓棧橋、縱向灌注臺車、濕噴機械手等先進設備,并運用信息化管控中心、三維激光掃描、高鐵信息化智慧管理平臺等管控措施,解決了掘進過程中的多項難題,隧道施工平穩高效推進。此外,長大隧道面臨通風難的問題。項目團隊增加了多個局部風扇保證通風效果,較大改善了洞內作業環境。同時,項目通過增設橫洞,多點施工,為隧道建設如期實現既定目標提供了保障。
同時,為確保工程安全質量,項目部在施工中嚴格落實“隧道標準化施工”,采取了“人員培訓與資質考核”“隧道爆破防護”“隧道監控系統”“應急小組的建立”等措施保障現場施工安全質量。同時,進洞前項目部專門邀請了第三方評估單位進行隧道總體和專項風險評估,并嚴格落實評估措施,對洞口危石清理、設置抗滑樁、完善洞口截排水、邊仰坡加固,開展安全條件驗收后安全進洞。施工中工區嚴控隧道開挖進尺、安全步距,嚴格落實領導帶班、班前講話、動火審批、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有毒有害氣體檢測、“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等安全管理制度。配足專職安全人員,配齊應急處置三大措施(即應急視頻、應急照明、喊話系統)。定期開展高風險工點包保檢查、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隧道質量安全隱患專項檢查、重大事故隱患排查專項整治等活動,確保了過程安全有序管控。
萬家山隧道進口端、石家梁隧道進、出口端掘進均突破千米大關,標志著全標段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西渝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鐵通道中包(銀)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739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聯通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的重要高鐵通道,也是作為高速鐵路網絡布局的重要環節,其建成將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為西部大開發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