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四川提出全面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預計到2027年,制造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將超過6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將突破90%,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
行動實施不到半年時間,四川“智改數轉”在建項目已接近1500個,總投資超過4600億元。與此同時,以智能制造為主要方向的技改投資數據,也印證了四川制造業“智改數轉”的良好起勢:一季度,四川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9.8%,比1—2月提升近12個百分點。
作為工業大省,經濟大而不強、工業全而不優仍是四川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今,四川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智改數轉”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突破口,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新花”。
降本增效提質擴綠,傳統產業“新”潮澎湃
走進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傳統與現代在這里找到了交匯點。配料、潤糧、拌料、上甑、摘酒、發酵等傳統釀制環節一個都沒有減少,但通過應用AI、數字孿生、云計算、工業物聯網等一系列智能制造技術,能耗降低了10%,出酒率提高了10%。
今年初,被稱為白酒行業首家“燈塔工廠”的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正式啟用,通過整合6大信息系統、5條灌裝生產線,平均生產速度達到15000瓶/小時,生產效率提高2倍以上,成為四川白酒企業“智改數轉”的標桿。
“傳統不代表落后,白酒行業也能催生創新力量!睘o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局長葉仕良介紹,在龍頭酒企帶動下,瀘州投資1800余萬元建成全國首個白酒全產業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對全市130多家酒類產業鏈企業和40多家有關單位的酒類產業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建成545個白酒產業相關數據模型,歸集超過1.3億條數據,進一步暢通了酒類產業數據信息鏈條,為全面促進白酒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不斷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在推動制造業降本、增效、提質、擴綠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023年,全省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9.4%、81.7%,智能制造就緒度達20.2%、居全國第4。
對企業而言,“智改數轉”所帶來的降本、提質、增效方面的積極影響已體現在實際運用過程中。
2019年,位于德陽的四川亞度家居有限公司就完成了數字化升級,并在2020年建成中國首個“5G+”柔性智能制造工廠。全面“擁抱”數字化后,公司每年節約綜合成本1500多萬元,生產效率提升2.5倍,產品生產周期由原來的30天縮短到3天。
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也感受到了升級改造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雖然短期內投入有所增加,但長期看,企業的生產成本更低、產品優良率更高、生產效率更高,低碳產品在開拓市場時也更有競爭力!惫靖笨偨浝黻惞馄秸J為,升級改造不僅是一筆“環保賬”,更是一筆“經濟賬”。公司生產的元明粉是一種化工原料,在洗滌、印染、造紙等行業被廣泛應用。該公司先后投入3.23億元,完成兩條生產線的煤改電升級改造,建成全球最大、國內行業最先進的煤改電自動化生產線,實現煙氣零排放和低碳綠色生產,產品遠銷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地。
在“智改數轉”引領下,四川傳統產業“新”潮澎湃。一季度,四川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同比增長9.6%。六大優勢產業中,七成為傳統產業。
制造變“智造”,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國產電動“三蹦子”在海外爆火,位于南充閬中市的四川建雅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雅”)訂單水漲船高,預計今年生產新能源三輪摩托車超10萬輛。
此前,該公司一直采用傳統手工焊接技術。自2022年起,建雅陸續多批量大批次采購高性能焊接機器人,建成業內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涉及裁切、焊接、涂裝、總裝4個摩托車制造環節生產車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生產基地有了機器人后,不僅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因為機器人焊接一致性高,產品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建雅使用的焊接機器人產自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諾普”)。在賦能傳統制造業“數智化”轉型過程中,卡諾普找到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專注焊接細分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如今已成長為該領域的“隱形冠軍”。
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目前,四川已聚集人工智能企業1100余家,在芯片、整機、軟件、算力、人才等方面已具備體系化的比較優勢。根據對重點企業的調查,今年一季度,全省人工智能產業增速超過20%。
近年來,人工智能愈發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今年,四川將人工智能列為1號創新工程,明確將采取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
“‘智改數轉’中涌現出的海量人工智能需求場景,將進一步牽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突破!苯洕托畔⒒瘡d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在制造業“智改數轉”過程中,突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全行業全鏈條普及應用,已培育產線柔性配置、智能在線檢測等38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0個場景入選國家“智賦百景”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今后,四川將進一步強化運力、算力、存力、數據、模型等技術底座,加快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發展,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各環節融合應用,賦能千行百業轉型、提質。
今年,四川還將打造一批省級以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標桿項目,推動4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開展診斷評估,重點打造60個省級以上“智改數轉”標桿項目,新增上云企業3萬家以上,智能算力規模提升50%以上,培育5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增標識解析注冊量80億條。
特寫
抱團“擁抱”數字化
他們要打造特鋼界“全能王”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綿陽江油市的攀鋼集團江油長城特殊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長特”)中壩能源集控中心,發現原來需要45人值守的大廳內空空蕩蕩。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集控中心“上新”了智能化操作系統,實現對能源供應的遠程監測和操控。
攀長特是江油特冶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鏈主企業。去年該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在鏈主企業帶動下,集群上下游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用好“智改數轉”加速器,推動集群發展躍上新臺階。2023年,該集群實現產值268.15億元,同比增長16.6%。
作為集群內中小企業的代表,四川華嶺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嶺光子”)的數字化工廠項目入選“綿陽市企業數字化改造典型案例”。走進華嶺光子,數字化智能制造的生產場景映入眼簾:偌大的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智能制造生產線高效運轉,特種機器人動作靈活嫻熟,技術人員輕點鼠標就可以下達生產指令……
“廠區90%的工序可實現機器標準化和智能化產出!比A嶺光子信息化主管馮志強介紹,數字工廠解決了傳統制造模式中存在的硬件低端、信息孤島、管理離散等問題,主要產品月產能提升約30%、設備綜合效率提升約10%、生產管理協同效率提升約10%,部分工位的人力節省達到70%以上。
“冶金是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集群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苯褪泄I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油把工業互聯網作為關鍵抓手,深入開展“天府科技云”行動計劃,搭建信息化平臺,全力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其中,以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四川雷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依托,江油實施智能工業機器人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大力推進工業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成套裝備產業化,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生產性服務業支撐能力,不斷推進制造向“智造”升級。截至去年底,江油特冶新材料產業集群制造企業關鍵工序數控率達58%,企業上云率達81.82%,企業運用ERP系統進行企業管理率達39%。
目前,江油特冶新材料產業集群生產的汽輪機葉片用鋼產量全國第一,國家重大裝備制造——盾構機上刀圈及刀柄用鋼的“江油造”占據四分之一,全國洗衣機軸承用鋼60%來自江油。該集群正按照“多規格、小批量、高精尖”的發展方向,打造中國特鋼界的“全能王”。(記者 寇敏芳)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