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日電 (周韻 尹翔)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產業鏈和消費鏈的“毛細血管”,也是市場的“神經末梢”,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綿竹市在普惠金融上出新招、出實招,積極搭建“銀—政—會—企”融資對接平臺,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更便利的融資渠道、更低的融資成本、更快的融資效率以及更優質的融資服務,讓萬千經營主體不斷釋放動能,有效推動綿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做實普惠金融 助力“小個體”點亮“大夢想”
6月27日上午,位于城東新區的綿竹市青藤裝飾有限公司店鋪里,各類油漆產品擺放整齊,老板楊升華正熱情地向客戶介紹產品特點和優勢。“現在手上的流動資金多了,進購的產品就多了,客戶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的生意相比過去好了很多。”在楊升華看來,店鋪經營規模的不斷壯大,得益于綿竹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個體工商戶的扶持和幫助。
綿竹市青藤裝飾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室內設計、裝飾施工、建輔建材銷售為主的公司。過去,由于短期流動資金需求大、資金周轉時效性強,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難題。“我們的貨源主要來自廠家直購,下單就必須支付貨款,以前流動資金不夠,根本無法進購太多的產品。現在有了各方面惠企政策的支持,生意越來越好了。”2023年,楊升華通過“銀—政—會—企”融資平臺,向銀行貸款30萬元,用于公司發展壯大,成功搶占了市場份額。“部門擔保、放款快、利率低,并且隨借隨還,有效地滿足了個體工商戶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進一步鼓舞了我們的發展士氣。”楊升華說。
經營餐飲生意的李先生也通過“銀—政—會—企”融資平臺成功貸款,解決了店鋪擴張啟動資金難題。
“以前,個體工商戶不能僅靠信用來貸款,還需要提供擔保、抵押。有了‘銀—政—會—企’融資平臺后,實現了個體工商戶融資降門檻、減流程、提速度,為他們穩健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綿竹農商銀行行長官小慶介紹,近年來,綿竹農商銀行積極響應綿竹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立足“服務縣域、服務小微”宗旨,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推出“惠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創業擔保貸款”等定制版金融產品,通過“輸血”,實現“造血”,幫助經營主體在“新浪潮”中行穩致遠。2023年,綿竹農商銀行累計發放貸款29.5億元。

強化服務質量 民營經濟發展釋放大能量
鹽汲、裝袋、封口、打包……連日來,在四川回鄉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搶時間、提速度,一袋袋蔬菜包、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等產品快速裝箱,送往市場。
“近段時間訂單供不應求,多虧了相關部門領導深入企業,積極為我們紓困解難,才能向銀行成功貸款600萬元,解決融資難題,讓企業蔬菜收儲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該公司總經理蒲泳濤說。
四川回鄉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和生產蔬菜深加工的企業,除了自有的3000畝蔬菜種植基地外,還與綿竹市的部分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穩定了產品原料的供給,形成年加工生產2萬噸蔬菜的能力。
在創新求變的當下,該公司在綿竹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用好政策紅利,先后引進“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自動化生產線,積極與相關食品研發機構合作,研發生產新產品。同時,開啟線上銷售模式,通過講人物創業故事、蔬菜種植故事,提升產品銷量。如今,企業發展不僅實現了質的飛躍,也帶動周邊老百姓實現了增收致富。
綿竹市現有個體工商戶3.78萬戶、民營企業0.88萬戶,市場主體共計4.66萬戶,個體工商戶占比81.3%,民營市場主體占比98.9%。為有效解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問題,市個協通過與中國銀行綿竹支行、中國農業銀行綿竹支行、德陽農商銀行綿竹支行等8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效解決了部分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缺信用、缺抵押、缺擔保等問題。同時,市級相關部門不斷強化服務舉措,通過開展銀企見面會和集中走訪,了解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將原來的“老板求銀行”借款,變為“銀行主動找老板”放貸,節約了經營者的融資成本和時間,助力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2023年,綿竹市個協的黨員干部累計走訪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30000余戶次,收集到融資需求4000余份,為3000余戶小微市場主體融資授信11億元,貸款融資超6億余元,有效推動了綿竹市民營經濟與金融信貸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綿竹市將繼續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實現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營造欣欣向榮的營商環境,全力為更多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更有溫度、更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