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4日電 7月4日,2024年成都市高新技術企業升規提質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工業設計專場在成都召開。此次活動以“融合共生·守正創新”為主題,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指導,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主辦,成都市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承辦,四川天府新區發展和經濟運行局協辦。

突出自主創新 百余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轉化成果清單發布
會上,舉辦了高新技術企業升規提質系列活動啟動暨天府智能港開園儀式;發布了100個高新技術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重要產品)項目及工業設計需求清單,13個成都市第四批創新應用實驗室名單,65個天府實驗室可轉化成果清單。
其中,100個高新技術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分為產業鏈與工業設計需求兩大類,產業鏈涉及集成電路、創新藥、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智能終端、汽車、大飛機制造與服務、軌道交通、新材料、工業無人機、高端醫療器械、氫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端軟件與操作系統、新能源、新型顯示、航空發動機等。
近年來,為著力場景創新賦能新型工業化,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通過服務撮合、創新孵化、場景驗證和示范推廣“四步走”策略,構建“城市機會清單+創新應用實驗室+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標桿場景”四位一體-全生命周期場景孵化機制,不斷通過場景創新推動成果落地。截至目前,已先后發布16批次機會清單、涉及5600條市場供需信息,評選出創新應用實驗室39個、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35個、標桿場景168個。
65個天府實驗室可轉化成果清單涵蓋天府興隆湖實驗室集成光子芯片、激光功率穩定器等13項成果;天府永興實驗室智慧綜合清潔熱能系統、新型高效聚丙烯酸催化劑等23項成果;天府絳溪實驗室智慧能源監測預警傳感系統、網絡數字孿生一體機等21項成果等。
“這些成果涵蓋了多條產業鏈和多個領域,期待這些成果盡快轉化落地,填補部分科技領域空白。”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磅簽約 機器人、低空經濟與工業設計成主角
會上,成都川哈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成都智創利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人形機器人關節電機與系統控制的設計優化項目合作協議;成都市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管理委員會與成都機器人創新中心簽訂共建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合作協議;成都物語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與成都市潔仁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工業設計合作協議...。.

此外,成都電科星拓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榮創新能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成都安世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分享“國產互聯芯片賦能工業設計”“前沿科技自主設計創新·解決生命科學難題”“卡諾普工業機器人創新設計”“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動力創新設計”“安世亞太仿真設計”等案例。
成都累計培育各級工業設計中心107家 獲30余項國際大獎
據了解,工業設計是制造業的重要補充和增值部分,是產業鏈創新鏈的源頭,是助力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環節,是使“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有效措施。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對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推動工業發展進程中,成都一直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發展,堅持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相結合,努力提升工業設計發展水平,不斷延伸和完善工業設計產業鏈,推動工業設計與企業戰略、品牌運營、商業模式深度融合,促進工業設計服務于研發、生產、營銷、售后全流程,工業設計在促進制造業轉方式、調結構和提質增效的重要作用初顯。
據成都市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成都全市累計培育各級工業設計中心107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41家、市級59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2個,其中四川省裝備工程設計研究院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名單。已建設天府設計產業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設計賦能基地)、龍泉驛區321樊木創意園、郫都區嘉蘭圖中試基地等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區。初步形成了以獨立設計公司和工業企業內部設計機構為主體,工業設計工作室、自由設計師為補充的多層次發展架構。
成都設計企業獲得德國“iF設計獎”10個、德國“紅點獎”13個、美國“IDEA設計獎”1個、日本“G-Mark設計獎”9個及“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10個。通過“成都創意設計周”“天府工匠杯工業設計大賽”等本土賽事活動,工業設計賽事品牌和成都工業設計在國際國內行業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成都工業設計已經逐步從傳統的、單一的外觀、形態等設計向涵蓋材料、功能、結構、工藝、外觀等大設計轉變,培育了華體科技、雷迪波爾、明珠家私、海威華芯、極米科技、帝歐家居等本土設計企業,吸引了長虹、浪尖、洛可可等國內工業設計行業龍頭企業入駐成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