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日電 作為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空調企業,長虹空調以獨特的發展思路不斷實現煥新發展:以“荷花效應”筑牢根基,以“用戶至上”緊抓用戶,以“以人為本”激活團隊,以“內外協同”強身健體。市場風云變幻之際,長虹空調已悄然完成從“空調制造商”到“空氣服務商”的躍遷。
縱觀空調行業,產品如同水面盛開的荷花,人人可見;而真正的勝負,由看不見的“水下根系”——技術儲備、供應鏈、用戶洞察決定。如何讓“水下根系”真正轉化為“水上優勢”?長虹空調新品開發堅持營銷提需求,總部“整合產品開發”實現。
李越峰,長虹空調多年來負責基礎技術研究的帶頭人,在2024年迎來了新的身份:國內空調營銷事業部的副總;趙鵬云,長虹空調產品開發部原負責人,擁有9年研發經驗、6年質量管理履歷的技術老兵,同樣在2024年底轉崗成為中央空調營銷系統負責人。
這一系列的變化,正是長虹空調深入了解用戶需求、快速轉化用戶需求的重要舉措。在這樣的開發機制下,長虹空調圍繞著“精工品質舒適每一度”的品牌主張,緊貼用戶需求,全力打造長虹空調的“兩張名片”,在市場上收獲巨大反響。
“臥室就選全無塵,客廳就選客餐柜”,長虹空調打造的全無塵掛機和客餐廳共享柜機已經成為兩張市場名片,其背后是長虹空調基于用戶需求的深入挖掘和極致響應,也是長虹空調基于“精工品質舒適每一度”對消費者承諾的完美兌現。
據悉,長虹空調又一新品“AI溫濕氧、置身山水間”的AI系列已經完成研發測試,該產品系列將于今年6月前后上市。這也是行業首款專注溫度、濕度、含氧量的空調,能通過AI智能技術,全方位滿足用戶好空氣需求,給用戶營造多維度舒適環境。
“空調行業的終局不是硬件銷售,而是基于空氣管理的系統服務。”長虹空調總經理胡照貴認為,保證公司穩健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盯住有效的增長和優質的服務。

2024年起,長虹空調(家用)產品推出在全國實施整機“10年免費包修”,為空調加上了一層“終身險”,給消費者帶來最安心的保障。長虹空調敢于提出此項承諾,其底氣正是源于“精工品質”的自信,源于近30年沉淀的雄厚科技實力的自信。
長虹早在2007年就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成立了家電行業最早的可靠性技術中心。所有長虹空調在進入市場之前,都要在這里進行最為嚴苛的試驗。此外,長虹擁有國家級CNAS實驗室、環境實驗室、安全實驗室、靜音實驗室、舒適性評價室等多種專業實驗組群,這些“硬實力”為空調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及環境適應性打下堅實科技基礎。
“雖然長虹空調的服務承諾是10年免費包修,但追求的卻是‘不用修’的目標。因此長虹空調對可靠性、穩定性都有極致的追求。”胡照貴說,“下一步,我們會圍繞產品實施PLM全生命周期管理,匹配更強有力的資源,整個團隊都要跟進到產品的生命周期里面不斷地去優化、去迭代。”
胡照貴執掌長虹空調以來,打破國企“吃大鍋飯”的現狀,把獎勵和機會向成功者、奮斗者、業績優秀者傾斜,拉開差距,后進者就有了奮斗的方向和動力,組織也因此被激活。
針對管理職與專業職,長虹空調推行“271”人才法則。公司以年度為周期,對管理層、研發類、工程技術類、營銷類、職能類等序列崗位員工開展“271”評估排序。即將員工區分為前20%的優秀者、70%的良好者以及10%的待改進者。在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學習成長等多維度,向排名前20%的優秀員工傾斜;對排名靠后的10%員工,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績效面談與績效跟進,同時提供培訓提升機會或進行崗位調整等。
針對一線員工,長虹空調歷來倡導打造“家文化”,公司高層高度關注一線員工的工作和生活,通過各種關愛措施,始終堅持為員工辦實事,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歸屬感。
據了解,長虹空調與中山長虹長期以來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與市場資源。為了進一步提升空調產品整體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雙方積極響應號召,主動融入“產業拉通、內外協同”的大局之中,開啟了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在推動“產業拉通、內外協同”上,胡照貴不遺余力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TO C/TO B雙循環。在產業發展中,必須要協同一切可運用的內外部資源,通過協同發揮出整個系統的最大效用。他指出,在協同過程中,要勇于創新思維、要勇于打破陳規、要勇于主動拉手,通過協同創造出最大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