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8日電 長虹新網科技智能車間內,曾經需要人工三班倒完成的校準工序,如今已蛻變為全流程無人值守的智能制造場景,工業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在精密軌道上穿梭,將現代科技的效率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座智能車間作為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標桿之作,承載著長虹新網科技對“智改數轉”戰略的深度實踐。這場始于2023年的數字化轉型征程,企業面臨著技術與管理的雙重挑戰。然而,在改革者眼中,挑戰從來都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企業迅速構建起“四維攻堅”體系,從技術、人才、安防、流程四大維度精準發力。歷經信息化筑基、智能化升級、數據融合、數字驅動四個關鍵階段的蛻變,最終在這場數字攻堅戰中脫穎而出。
“智改數轉”帶來的變革成果顯著,傳統崗位工作模式發生顛覆性改變。如今的智能工廠,數字化基礎設施已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物流全價值鏈的數字孿生體系。在這座充滿科技感的生產空間里,為數不多的工人有條不紊地監控著各類設備,整個生產流程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下高效運轉。

雖然機器設備成為生產線上的“主力軍”,但追根溯源,人才是核心驅動力。從技術研發到系統運維,從流程設計到管理決策,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的智慧與創新。正是人的不懈探索與實踐,才讓智能制造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企業采用“引導加強控”的雙重策略。一方面,通過系統性培訓賦能和轉型理念宣貫,助力員工適應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構筑硬性約束體系和控制業務開展的方式,將數字化工具的應用變成工作開展的必須路徑,形成技術落地的閉環管理。
以長虹智慧供應鏈系統為例,集團通過內部簡報對各子公司使用情況進行實時追蹤,及時將結果直接呈現在高層視野中,這種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形成強大倒逼壓力。這場數字化變革不僅考驗基層員工的適應能力,也對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
長虹空調智能制造產業園電控生產線上,傳統人工目檢的“找不同”工序已成為歷史。長虹引入的在線AI視覺智能檢測系統,不僅將檢測準確率提升至99.9%,更實現了產品“零缺陷”下線的質量突破。
在自動化升級領域,長虹空調同樣成績斐然。電控工序引入的3套行業領先的自動化產線,集成智能分揀、精密焊接等先進裝備,較傳統產線減少50%的人力投入,人均小時產量(UPPH)提升127%。在整機裝配環節,智能機器人承擔起安全測試重任,通過自動定位、檢測和分流,將原本繁瑣的人工操作壓縮至5秒-6秒,不僅徹底消除觸電風險,更杜絕了人為錯檢漏檢問題。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專業技術人才憑借數字化工作實踐,綜合能力有了質的飛躍。長虹虹信軟件創新業務事業部經理袁仁東分享道,數字化轉型項目堪稱錘煉復合型管理人才的“熔爐”。在不斷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項目參與者逐步培養出系統性思考能力和戰略眼光,形成遠超常人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長虹“智改數轉”的持續推進,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的革新,更是一場關于“人機共生”的深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不僅是技術落地的執行者,更是人機協同生態的構建者。他們以數據為紐帶,以創新為驅動,在人與機器的動態平衡中,構建了一個高效、智能且充滿溫度的工業新生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