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5日電 近年來,達州市大竹縣僑聯圍繞“地方僑聯+高校僑聯+企業”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深入實踐,依托四川大學僑聯專家工作站達州分站,在四川省首個建立“縣級產業研究院”,為推動大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大竹主動站位全縣發展大局,持續深化與四川大學的合作,推動建立起交流、需求、示范“三個平臺”,打通縣域企業與四川大學交流合作“最后一公里”。2021年,在民營企業相對集中的川渝合作(達州·大竹)示范園區內,與川大橋聯共同建成集“科研、教學、云監測、遠程服務”于一體的大竹縣產業研究院,并成功牽線8家企業與四川大學深入合作。
同時建立與川大僑聯的協調聯動機制、縣域民營企業家與川大僑聯專家的聯系交流機制,動態了解縣域民企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問題,每月定期收集民企在產品升級打造、核心技術更新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問題清單報送川大僑聯,川大僑聯組織專家通過產業研究院云平臺進行“線上會診”,為企業發展提供遠程技術支持;主動聯系川大僑聯每季度派行業專家到企業開展“線下坐診”,為企業長期發展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聯系川大僑聯通過產業研究院云平臺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2個,派專家到企業交流指導20人次,與天寶錦湖等20余家企業達成發展需求共識50余項。
大竹聚集縣域產業轉型升級人才需求,縣僑聯深入分析大竹縣電子信息和大數據、智能制造、苧麻新材料等重點產業人才缺口,主動聯系四川大學專家團隊、科研院所,成功引進急缺專業人才2名,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同時,柔性引進四川大學博士等高精尖人才10名,與企業進行“一對一”定期指導。聚集縣域企業現代管理水平、信息技術應用、安全環保水平等方面的短板,依托四川大學的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研發力量,舉辦科研人才培訓班,共同培育縣域民企科研人才。充分發揮產業研究院平臺優勢、產業智庫作用,加快四川大學專家團隊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到縣域企業,實現企業發展有活力、專家團隊研發有動力“雙贏局面”。依托產業研究與四川大學互聯化工學院的深度融合,充分釋放專家技術紅利,破解企業發展瓶頸,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產業研究院多次邀請四川大學專家到大竹指工作,為清水筑園、玉竹麻業、東漢醪糟等民營企業在產品升級換代、材料研發等方面進行全面指導,與東漢醪糟、萬康農業、聚豪錦悅等農業民營企業,就提升糯稻種植產量品質以及竹食品開發、中草藥藥性萃取等項目達成了合作協議。同時,圍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進行深入考察調研,為大竹高質量發展等提供科學的、可行的意見建議。
下一步,大竹縣僑聯將進一步強化僑聯工作創新,持續深化“地方僑聯+高校僑聯+企業”工作模式,不斷拓展產業研究院服務職能,優化運行管理機制,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將大竹產業研究院建成人才薈萃、交流合作的優質平臺、助推大竹創新發展的科技高地,為全國、全省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貢獻更多“大竹僑聯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