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6日電 (王利文)在成都西郊,大邑縣正悄然崛起描繪一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在這幅畫卷中,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不僅是點睛之筆,更是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于2018年簽約落戶大邑縣祥龍社區(原祥和村)。該項目自2018年項目簽約以來,便以驚人的速度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截至目前,稻香漁歌項目規劃占地約15000畝,總投資20億元,現已完成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325畝,農用地流轉8500畝,建成川西林盤集群90.07畝,總建筑面積22000平方米。從最初的藍圖規劃,到如今的園區,這片土地見證了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

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大邑縣建立了三級四方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搭建平臺聚才,成立稻鄉漁歌“同心家園”,組織縣內6個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為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同時,統戰部門還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聘請新鄉賢擔任村級調解員,為項目的和諧發展保駕護航。
在這里,返鄉創業人才和大學生們得到了充分孵化和培育。新階代表人士組織開展返鄉創業人才培訓和大學生孵化,促進優秀人才返(駐)鄉達220余人,先后培育綠色有機蔬菜、媽媽廚房等新階創業團隊,實現創收1500余萬元。同時,該項目還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體系,培養新型實用技術人才,已實現項目綜合服務平臺累計關注量超5萬人次,累計招工信息點擊量超20萬人次;樂農學院共計開展培訓150余期,累計培訓1萬余人次。引入10余名碩士研究生作為項目高級管理人才,為項目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過探索“村集體+民營企業”模式,合作開發民宿、經營物業、土地規模化經營等,村集體資產持續壯大,目前已超2100余萬元。如今,稻鄉漁歌項目不僅實現了農業產業的現代化轉型,更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稻鄉漁歌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和投資。展望未來,大邑縣將繼續發揮統戰部門的優勢和作用,推動稻鄉漁歌項目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