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3日電 (王利文)正在成都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期間,四川省政協委員就“進一步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話題,獻務實之策、求創新之舉。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四川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首次達到100%,多地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和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13.7萬余家排污單位納入排污管理,國家移交的長江黃河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完成80.9%。近年來,四川自覺扛起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持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不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探索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最優解”。
四川省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局長張迅介紹,當前,長江、黃河干流水質連續7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水環境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生態保護修復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在全力以赴拼經濟、促發展的過程中,四川要做好上游“水文章”,關鍵是持續抓好落實。
張迅建議,四川要始終保持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定力,守住守牢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同時更加注重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此外,四川還應堅持和深化精準、科學、依法治理,著力提升保護效能;不折不扣落實好長江大保護政策、法律、規劃等,不斷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關于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四川省政協委員、國家電投集團四川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慶葭格外關注農村能源轉型。他表示,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農村地區清潔能源資源豐富,綠色低碳產業基礎扎實,具備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的條件。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發展縣域經濟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
針對農村能源建設基礎設施“硬差距”和公共服務“軟落差”,用能結構單一及低碳清潔度不高的現狀,周慶葭建議,要強化規劃,統籌布局,先行先試,逐級示范,綜合利用,降污減碳。通過創新能源生產、消費和配置模式,豐富農村能源供給,推廣低碳經濟用能方式,助力低碳零碳鄉村建設,匯聚綠色資源新勢能。

在水電開發領域,四川省政協委員、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貴良指出,四川有得天獨厚的水電開發優勢,目前,雅礱江、金沙江上游川藏段一體化基地中長期規劃已基本形成,預計到2030年,可新增清潔能源裝機近5000萬千瓦。針對當前存在的基地所在地特高壓網架薄弱與電源不配套現狀,他建議,應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加快規劃建設一體化基地配套送出工程。
“送出工程是基地順利開發的重要支撐保障,推動其早日建成見效有助于加強省間互濟、滿足中長期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清潔能源的需求。”胡貴良表示,四川一方面要加快開展基地送出工程研究論證及建設投運,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資源富集的甘孜州、阿壩州等地特高壓網架優化完善,讓當地清潔能源資源優勢盡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