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蘭珍
“馬兒會不會把我摔下來?”“怎么才能和它交流呢?”“和一匹馬共同飛馳是什么感覺?”……無數的問號從學生的口中溢出,5月4日,理塘縣城關小學四年級4班學生正在上體育課,不同以往的是,老師們將這堂體育課從操場搬進了賽馬場。一堂別開生面的馬術體育課,讓37名學生與駿馬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馬賽比賽
當天,同學們情緒高漲,有秩序地列隊來到賽馬場,現場氣氛熱烈。開課前,康巴漢子們牽著馬列隊亮相,幾匹駿馬“踱著方步”從同學們眼前走過,引得師生一片歡呼,瞬時激發了大家對馬術的濃厚興趣。
因為大部分學生從小在縣城生活,對于騎馬充滿好奇,既擔心又興奮,小小的臉龐滿是期待。開始上課后,孩子們10人一組,由1名專業教練帶隊,教練先講解騎馬的注意事項,學生了解騎馬的正確姿勢后,才讓孩子們輪流上馬。

馬賽比賽
12歲的韓學志有一些害羞靦腆,對于馬術皆來自課堂知識,實際生活中并未接觸過馬兒,怯弱地伸手摸摸馬兒都需鼓足十分勇氣。1個多小時后,韓學志已經與小馬建立了友情,不僅在教練的帶領下騎馬走了一圈,而且一再舉手要求“再來一盤”。
“剛開始直接面對高大的馬兒,大部分沒有騎馬經歷的學生還是會害怕。”班主任老師降央曲西說,“但是孩子們適應、學習能力都很強,37個學生都騎上了馬,享受馬背樂趣。這對于鍛煉學生的毅力和勇氣非常有幫助。”

馬賽比賽
已經上過馬術課的城關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噶絨降措對于騎馬意猶未盡,經常找到體育老師詢問下次馬術課的時間。“以前騎馬摔下來之后,我再也沒有騎過馬。現在上馬術課,我在教練的指導和鼓勵下,再次感受到了馬背上的快樂。”
據悉,理塘縣為了能更好地傳承本地特色馬術文化,縣教育和體育局聯合馬術協會共同開設了以“讓青少年重返馬背”為主題的特色體育課程。

五月賽馬會期間,丁真亮相賽馬場
“理塘是馬術之鄉,開展馬術課主要目的是傳承民族文化、開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對傳統馬術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體育課程。”理塘縣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格乃桑登介紹,自4月26日正式開設馬術課,目前理塘縣城已有9批學生上了馬術課。馬術課分為3個階段:1—3年級學生,上課地點在教室,課堂內容主要為馬術理論知識,包括認識馬的品種,區別馬的大小、年齡,馬具的使用等基本常識;4—6年級,則是理論實踐相結合,上課地點從教室移到賽馬場,通常是學生牽著馬兒四處走走,或者是學生騎上馬背,教練牽著韁繩,繞場一周,加深學生與馬的互動;7—9年級,在安全前提下,則要求學生能駕馭馬匹,能單獨騎馬馳騁。

桑批教學生如何上馬
“馬術課將從縣城4所小學、2所中學開始試點,之后將在全縣推廣。希望通過馬術培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同時,也期待從學生中培養和選拔出優秀的人才,之后能代表理塘參加比賽。”格乃桑登說道。
將體育課搬進賽馬場,馬術課“進校園”在理塘尚屬首次,此舉得到了理塘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上馬術課,學生們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課前老師組織學生們前往賽馬場上課,期間往返有專用公交車接送,多名教練配合,按照教學計劃分組開展教學工作,班主任及體育老師跟班保證學生安全。

桑批教授馬術知識
“從去年開始,賽馬協會就在為學生上馬術課做準備,挑選訓練馬匹,培訓專業的馬術教練。經過一年的準備,一共有30匹標準的馬兒陪伴孩子學習,9位馬術實戰教練、6位理論知識老師教授學生。”理塘賽馬協會會長兼馬術課教練桑批說道,“從今年開始,我們將持續開展馬術特色體育課,讓學生們走進賽馬場,重回馬背。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點至4點,將有兩個班80—100名不等的學生到賽馬場上課。”

學生上馬術課
作為專業的馬術教練,桑批教學生馬術第一步,就是上馬。“左腳套進馬鐙,左手抓緊馬鞍前面,右手抓緊馬鞍后面,然后全身使勁兒,右腳一個跨步就上了。”除了馬術,更重要的則是與馬兒建立友好情感。在學生與馬兒互動時,大家還總結了一句順口溜:“摸摸馬兒頭,乖乖馬兒跟你走,吃點兒小零食,馬兒更懂事。”
“從認識一匹馬最初的心動,到一步步了解馬,習馬術再到長大后可以參加賽馬會,期待‘天空之城’孩子們的不斷成長與進步。”格乃桑登說。
鏈接》》
省級非遺項目賽馬會
馬匹是高山地區藏族百姓用以載物特有的交通工具,千古延續。每當藏族百姓離家外出辦事、狩獵或開展其他活動,皆喜歡乘馬代步,在以往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皆如此。即使在道路發達的今天,千里草原上仍是駿馬奔馳,馬蹄聲聲。
賽馬會藏語叫“達究”,就是在藏族百姓與馬為伴的生產勞動中,產生并傳承下來的一種活動。其中,尤以甘孜州理塘縣最普遍,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理塘縣因地勢遼闊,水草肥美成了騎術的搖籃。2005年,省文化局命名理塘縣為“馬術之鄉”。2008月6月,理塘賽馬會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理塘賽馬會起源于理塘民間傳統節日“六月轉山會”,已經有400多年歷史。歷史上,每年藏歷六月中,草長鶯飛,草原上百花盛開、綠草如茵,理塘會按照習俗舉辦隆重的賽馬會來拜祭神山,慶祝豐收。全縣24個鄉(鎮)皆有賽馬會,格木賽馬會、毛埡賽馬會、濯桑賽馬會……皆是當地一大盛事。
理塘賽馬會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風格粗獷豪放,場面震撼,以驚險刺激稱雄藏文化區。馬術比賽分耐力賽、小走賽、馬術表演等,馬術表演有馬背倒立、飛馬奇射擊、馬肚藏身、俯身拾哈達等,個個驚險,個個刺激,充分展示了馬背上民族的強悍豪放。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理塘舉行了 為期三天的五月賽馬會,三天的時間里,康巴漢子們上演巔峰對決,奉獻了八場精彩絕倫、熱血澎湃的比賽。3000米甘孜馬速度比賽、3000米速度馬比賽、3000米走馬比賽等等依次進行。同時,一場場精彩的馬術表演更是讓觀眾大飽眼福。選手們時而在馬背上倒立,時而藏身在馬腹之下,時而俯身拾哈達……過程中,有時選手的身體似乎快要掉落馬鞍,有時選手雙腳倒鉤馬鞍近乎貼著草皮,緊張刺激,令人血脈噴張。
賽馬會上,理塘縣旅游形象大使丁真珍珠身著藏族傳統禮服,手持韁繩騎馬出場,翩翩少年郎英姿颯爽策馬揚鞭馳騁賽場,盡顯康巴漢子威武豪邁形象。丁真珍珠獲得了理塘縣“永遠的賽馬王子”獎,圓了馳騁賽場夢想。
圖片由理塘縣委宣傳部提供 視頻桑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