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緩解群眾看病難,四川做了啥?
●列出計劃,11項行動計劃主要針對基層群眾看病就醫難、“一老一小”照護不足、醫療檢查不合理等急難愁盼問題
●優化流程,關注特殊人群,著力解決患者就診中的困難。今年上半年,我省門診服務滿意度位居全國第二位
●加強監管,震懾和打擊不規范診療行為,藥占比、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呈現減少趨勢
●創新舉措,從組織、協調、技術、配送、服務、宣傳等多方面下功夫,確保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有序、有效、快速、安全
6月26日,我省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劑次接種超過2830萬劑次。截至當天,全省已累計接種5786.73萬劑次。
今年5月,我省全面開展疫苗接種。全省衛健部門從組織、協調、技術、配送、服務、宣傳等多方面下足功夫,確保疫苗接種有序、有效、快速、安全。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僅是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突出衛生健康行業特點,聚焦群眾就醫防病中的操心事、煩心事,著力為群眾辦實事的案例之一,讓群眾看病“順心、放心”。□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石小宏
A
關注“一老一小”列出11項健康民生行動計劃
6月28日中午,利用工作休息的間隙,巴中市恩陽區衛健局的李忠良熟練地在手機上點開了健康四川黨建知識學習平臺,認真閱讀起里面的文章。這個平臺是省衛健委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專門開辟的網上學習陣地。
5月26日,一場精彩的衛健系統黨史知識現場競賽拉開了序幕,學習與競賽結合,生動而深刻。線上學,線下講。省衛健委黨組成員還分別到自己聯系的單位,深入基層,結合當前疫情防控、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現場進行宣講。6月28日,老黨員陳懷祿、抗疫先進個人楊琴、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王文濤結合親身經歷宣講,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講解、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黨史在衛健系統更加入腦、入心。
健康是重要的民生事項之一,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事項。經過反復調研,基層群眾還存在看病就醫難、“一老一小”照護不足、醫療檢查不合理等急難愁盼問題。
6月25日,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敬靜結合黨史宣講,對扎實推進“一老一小”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安排部署。省衛健委列出了推進川渝公立三級綜合醫院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開展“不合理檢查”專項整治減輕群眾醫療負擔、發展互聯網醫院方便基層群眾便捷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開展普惠托育專項行動解決3歲以下嬰幼兒日間照顧難題、抓好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開展“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行動、全面提升全省公立醫院服務群眾質量和水平、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絡、全力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衛健行政審批“減證便民”行動、啟動第二輪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等11項關系著群眾切身利益的行動計劃。
細化醫療服務上半年門診服務滿意度全國第二
6月7日下午,身患宮頸癌的75歲患者張燕(化名)正躺在內江腫瘤醫院的病床上,此時她的病情正由當地醫生通過5G技術傳輸到遠在成都的四川省腫瘤醫院的遠程會診中心進行會診。這也標志著省腫瘤醫院與中國移動四川成都分公司等共同研發的我省首個5G云放療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此次投入使用的5G云放療系統,包含遠程影像、AI勾畫、遠程計劃多項功能,專家可以實時為異地患者制定放療方案。今后,邊遠地區的患者也能通過這個系統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服務。
利用互聯網醫療服務為患者開辟更加便捷的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舉措頻出。全省發放電子健康卡3758萬張,實現了“看病不用卡,只需二維碼”;綿陽市開通“全景醫療資源預約系統”APP;省婦幼保健院推出家長居家遠程視頻探視服務;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推出送藥上門……
省醫院還推出“服務患者見實見效”服務,推行自助預約住院申請服務。針對出生醫學證明等待時間長,優化簽發流程,辦證等待時長從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5分鐘以內;針對超聲檢查時間長,醫院在200余臺自助機開通“超聲預約”功能;針對邊遠地區看病遠、看好醫生難,醫院進一步加強遠程會診系統建設和優化,實施7×24小時響應,使重大疑難病和急病患者在縣級醫療機構就能接受省級醫院會診和醫療指導。
今年初,省衛健委聯合10部門印發《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構建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6月21日,記者來到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門診部,門診部主任李華斌介紹,服務臺可以完成人工掛號、收費等服務,“抽血等各種檢查,實現80歲老人和3歲以下兒童優先。”
目前全省90%以上醫療機構都建立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有的還設立了志愿者隊伍,協助老人完成檢查、取藥等。
我省不斷優化流程,關注特殊人群,著力解決患者就診中的困難。今年上半年,我省門診服務滿意度位居全國第二位。
C
嚴控不合理支出患者醫療費用支出呈現減少趨勢
5月28日,成、德、眉、資區域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簽約活動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互認項目包含臨床中常規開展的臨床檢驗、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兩大類。這些互認機構在為患者進行臨床檢驗、影像檢查后,只需在結果報告單上相應項目名稱前作統一標注符號,患者便可在互認醫療機構里“一路綠燈”。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試點范圍為各地已通過一個評審周期的24家三甲醫療機構,此后每年都將更新醫療機構。
不久前,川渝間達成共識,將實現兩地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并逐步擴大到公立三級、公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檢驗,方便兩地群眾看病就醫。
今年3月,省衛健委聯合省醫保局等單位制發《四川省衛生健康行業領域不合理醫療檢查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依托“醫療三監管平臺”實施常態化精準監管,有效震懾和打擊了不規范診療行為。“過去,規范醫療行為、杜絕大處方的手段和辦法不多,監管方式也大多是簡單和粗放式的。”省衛健委綜合監管處處長馬俊告訴記者,在互聯網時代,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監管成為最佳路徑。
監管平臺綜合利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病案首頁直報系統、醫療衛生統計系統、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電子化登記注冊系統等平臺數據,通過抓取醫療機構醫療服務信息指標,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綜合分析,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實施精準監管。監管項目包括36項指標,并對住院費用、藥品使用、耗材使用和檢驗檢查等核心指標進行重點監管。目前省、市兩級監管平臺先后接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7000多家,其中包括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絕大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已基本實現省、市、縣、鄉全覆蓋。
監管帶來可喜變化,藥占比、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二級以上醫院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較上年度提升2.79個百分點,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呈現減少趨勢。
D
創新公衛舉措慢病打包等服務,讓群眾健康有保障
6月9日上午,眉山市青神縣醫院副主任醫師何學鈺帶領家庭醫生團隊,來到南城鎮百花村9組村民羅建容的家里。羅建容是登記在冊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家庭醫生團隊為她測血壓、量血糖,詢問健康狀況,并根據她的健康調整了高血壓的用藥劑量。
青神縣在今年初實行了慢病打包管理服務。高血壓患者一年一次性交120元,糖尿病交240元,全年所有的藥物、檢查和服務實行全包干,衛生院定期配送藥品并進行檢查,記錄下各項指標,每個季度還有專家隨訪。“有這樣的家庭醫生團隊,我不再那么擔心了。”羅建容說到。目前,青神縣群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從82.7%上升至96.4%。
從5月開始,我省全面啟動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在接種工作中,我省采取了各種創新舉措,包括省委機動巡視壓責任、省指揮部專項督查抓落實、省衛健委分片包干作指導的督導措施,黨政負總責、基層組織人、衛健打好苗、部門保運轉的四項機制,在每個大規模接種點有一名縣級領導現場統籌、一支社區隊伍組織協調、一支接種隊伍規范打苗、一支醫療隊伍專業保障、一支公安隊伍維持秩序的五支隊伍保障舉措等。
各個接種點還設立主檢師嚴格接種禁忌核查并提供咨詢意見,同時,接種者在現場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有駐點醫生可快速處置,還安排了片區專家巡回指導。此外,我省還邀請健康四川宣傳大使、巴蜀笑星,以及網紅達人等制作一批喜聞樂見的宣傳作品,探索四川元素與疫苗接種融合展示,將四川旅游名片、個人疫苗接種信息與天府健康碼進行融合。
衛健部門優化路線圖,落實專人盯,跑好接力賽,配送“串聯”變“并聯”,從疫苗分配開始,精準測算入川、到市、到縣、到接種點的時間節點,做到配送路程用時最短。涼山州17個縣提前到州疾控中心待命,苗到車發,對危險管制路段和夜間行車,還有警車護送。企業配送疫苗到邊遠地區,從最長十多天壓縮到兩三天。
此外,我省對接種人群實行分類服務,為殘障人士、老年人開通綠色通道,實現農村地區、大型社區、大型企業等上門服務。接種時間柔性分配,開展延時服務、節假日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