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博會今日開啟 這些精彩提前看

9月7日,第九屆科博會開幕式展演排練現場,機器人從人群中走出開始跳舞。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向宇 攝
9月8日,第九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正式啟幕。
零時,第九屆科博會云展館正式上線;上午,開幕式將在綿陽九洲體育館舉行。
今年的展覽展示全部搬到了線上,云展館將有哪些看點和精彩?開幕式上有一段總長約20分鐘、令人充滿期待的科技展演,又將帶來哪些驚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為您提前打探。
開幕式科技展演提前看
全息紗幕、裸眼3D、機器人舞蹈……用創新的舞臺演繹科技強國的“史詩感”
科學與藝術、歷史與現實,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9月8日上午,第九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開幕式將在綿陽九洲體育館舉行。其中,一段總長約20分鐘、由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接,并邀請四川廣播電視臺共同策劃、執行的科技展演,令人充滿期待。
本次科技展演有哪些亮點、看點?又將融入哪些科技元素?9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九洲體育館提前探館,并全程觀摩了開幕式帶妝彩排。
“史詩感”貫穿全程 全景展現中國科技今昔
“稼先,你這是要出差嗎?去哪兒?去多久?”“我不知道,也不能說,國家需要我們隱姓埋名,自力更生完成一份事業……”舞臺大屏幕上,滿天星斗若隱若現,一段對話響起,將人們拉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激情歲月。
隨后,40多位舞蹈演員登場,他們中不少人手持算盤,象征當年原子彈事業創業之艱辛。這段名為《那些年》的情景劇過后,《祖國不會忘記》的歌聲響徹全場,于敏等“兩彈一星”元勛的照片亮相,令人動容。本次展演總導演、四川廣播電視臺國家一級導演葉數表示,“今年是建黨百年。在黨的帶領下,中國科技經歷了從成長到騰飛的過程,展演的主題線因此更加明確。”相較歷屆科博會,本屆科博會在特殊的時間節點舉行是最大亮點。“我們希望以時間為線索,呈現出一種史詩感。”來自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展演負責人李聞笛介紹,本次科技展演從今年初便開始策劃,三易其稿,花了四五個月才確定方案。呈現給觀眾的最終版本,包括“向科學進軍”“科學的春天”“科學的騰飛”三大篇章,代表了1949年以來中國科技發展最具亮點的3個階段。20分鐘的展演中,“史詩感”貫穿全程。
“科學的春天”篇章的背景音樂是《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演員們身著海魂衫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典服裝,騎著“二八大杠”自行車在舞臺上穿梭。“表現年輕人以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把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人生理想,努力成為科技強國的新生力量。”葉數說。
“科技感”滿滿的舞臺 激情演繹“科學的騰飛”
本次展演動用了200多名演職人員,規模龐大,絕大部分是來自成都、綿陽的專業演員。如何突出科技范兒,主創人員動了不少心思。
從臺下望去,展演舞臺形似一只擁有雙眼皮的眼睛,在變幻的光影中十分靈動。“它的名字叫‘科技之眼’,可以說是名副其實。”李聞笛說。“為了突出科博會主題,我們在展演中設計了不少科技互動。”李聞笛舉例道,舞臺上方安裝了6塊全息紗幕,它們可以在特定節目中釋放,一方面能為有限的舞臺空間提供一定的縱深感,另一方面又能成為全息投影的有效載體。在情景劇《那些年》中,全息紗幕便成了亮點。無數的阿拉伯數字“1”和“0”、大量函數公式不斷投影到紗幕上,緊湊的音樂層層疊疊渲染氣氛,直至大屏幕上出現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歷史影像,將情緒推向高潮。“科學的騰飛”篇章,是此次科技展演中科技含量最密集的場景之一:大屏幕上,天宮一號緩慢對接,裸眼3D技術呈現的地球,在地面上旋轉;3名身著宇航服的演員,吊著威亞,猶如在太空中漫步。緊接著,3臺機器人跟隨升降平臺升起,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轉動頭部和手臂,與真人演員們共同起舞。
“在這個環節密集植入科技元素,也寓意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井噴式成果。”葉數說。
云展館提前看
線上看展“不會視覺疲勞” 升級呈現新科技新應用新場景
去年科博會首次舉辦線上“云展覽”,將部分展品搬到線上,讓更多人通過網絡“云參展”。今年,科博會再推重大改革,將展覽展示環節全部搬到線上,搭建起包含1個云展序廳、4大展館、14個展區的云展館。9月8日零時,云展館正式上線。這個展館是啥樣?和去年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程文雯
技術升級
集科技創新成果于一身,“小科”帶你去云游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九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云上展館,我是機器人‘小科’……”和去年一樣,進入云展館,首先和觀眾見面的是云導游——機器人小科。
今年的云展館由“云展序廳”和“創新引領館”“合作共享館”“區域協同館”“科技賦能館”4個線上展館組成。“小科”是陪伴觀眾全程的貼心導游,逛展時,每一個展館、展位、展品前,都有它的“語音播報”,它還會時刻跟隨你的腳步,詳解展品的來龍去脈。與往年不同,今年“小科”在外形上有了新變化,自身就融合了不少關注度極高的科技元素:頭部采用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著陸艙造型;手臂采用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機械臂造型;背部則采用“祝融號”火星車的太陽能帆板造型。
在“小科”的引領下進入序廳,本屆科博會主題“創新引領·科技賦能·合作共享”映入眼簾,左右滑動,就可以回顧歷屆科博會亮點,觀看四川和綿陽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及綿陽科技城新區的建設情況。
規模升級
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參展企業層級更高
500余家企業,共展出2200余件展品,其中,50余家企業設置有精品展位,通過三維模型制作的可交互精美展品超過60件……本屆科博會,更多創新要素在云展館里聚集。
作為主賓國的匈牙利,將展示能源、醫療、汽車等9大領域的40多個重點項目。亞馬遜、江森自控、華為等32家世界500強企業參展,大疆、小米、網易等300余家國內知名高新技術企業攜最新成果和產品在線上進行發布展示。此外,還有瀟湘一號衛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等亮點展品集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博會還在云上特別設置了“區域協同館”,以“成渝綿科技創新金三角”為主視覺造型,分為重慶、四川“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和中國(綿陽)科技城三大展區。長虹、九洲、京東方、惠科等重點企業也在云展館里展示各自精品的新應用。
記者從第九屆科博會媒體見面會上獲悉,西部地區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成果將是本次科博會上重點展示的內容,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成都超算中心、天府實驗室等1100余項重大科技項目和產品將集中展示。
效果升級
4項新技術首秀,云展覽將延伸至云端合作
除了精彩紛呈的展品,云展館本身也是展示新技術的重要載體。此次科博會,用3D建模、大數據、動效融合、人工智能等各類新技術搭建起一座“動態”展覽館,讓原本靜態呈現的虛擬展館表現出動態效果,互動能力更為突出。
“這次科博會,我們派出了頂尖的團隊,在傳統全景基礎上融合了VR和各類3D模型動效,用新技術適配不同場景,力求在去年基礎上,打造更優質云展覽的同時,也為科博會實現展覽展示、合作交流、開拓創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撐。”負責本次云展館的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云展產品負責人陳瑋琳說。4項最新技術首次應用。此次科博會,首次在云展館中實現全景VR+3D模型+動效的融合;首次在精品展位將多個三維互動模型和場景形成串聯,使參展的微觀材料展品和巨型展品能直觀呈現;首次將3D場景、2.5D視圖、虛擬模型等多種形態進行融合呈現,讓展覽形式更豐富,拒絕視覺疲勞;首次在大型科技“云展覽”上實現展位智能搜索,觀眾通過關鍵詞搜索對應展位,觀展更精準。
讓線上展覽更好地為線下對接服務。通過AI+大數據的智慧云展系統,還能提供多維度的用戶行為分析,結合全國傳播情況,配備專人對大數據報告進行深入分析,用戶和企業可通過云洽談功能,打破時空限制,展開云端合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