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8日電 (周春玲)近日,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耳鼻喉科收治了一例特殊病例:男童嚴重鼻炎4年未治好,竟查出是鼻子里長了個“結石”。

據了解,男孩童童(化名)以前老是鼻子不通、流鼻涕,癥狀持續了4年之久,被診斷為鼻竇炎,長期用藥后仍然沒有明顯好轉。近日,童童父母帶他來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劉敏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并結合鼻腔CT檢查,終于發現了端倪——童童的鼻腔CT可見右側前鼻孔高密度不規則影,加之了解到童童平常有將衛生紙塞入鼻腔的不良習慣,因此判斷病因很可能是鼻腔內這個“異物”。
找到病因后,考慮到異物位置比較靠前,同時患兒年齡較大配合度較好,醫生決定在門診操作,在患兒清醒狀態下取出異物。如果是比較小的異物一般使用槍狀鑷就能夾出來,但是患兒這個異物在鼻腔里嵌得很緊密且表面伴少量滲血,醫生嘗試了多次都未能取出。
于是醫生改用鉗夾力度更好的止血鉗,先將異物夾碎,再將異物碎塊逐一取出。取出異物后局部按壓止血,并行鼻腔沖洗;患兒穩定后再通過纖維鼻咽鏡檢查鼻腔內情況,未見異物殘留。
鼻結石,又稱鼻石、鼻腔結石,是鼻腔的少見病,多見于成年人。鼻腔結石一般有異物誤塞史,以核心異物的來源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異物包括各種鼻腔炎癥形成的膿痂、血痂,外源性異物多為外界細小異物,如碎石,棉球,水珠、筆芯等。
劉敏介紹,異物進入鼻腔后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清理,就可能會長期刺激鼻腔黏膜導致炎癥,其炎性滲出物濃縮并分解出各種無機鹽,沉積在異物表面,逐漸增大變硬,從而形成結石。結石形成后,就會阻礙鼻腔鼻竇的正常引流,導致膿液潴留,如果沒有及時診斷出鼻腔結石并去除,最后就會導致慢性鼻炎、鼻竇炎,鼻炎、鼻竇炎又會造成鼻腔結石不斷增大,長此以往癥狀也會反復及加重。
劉敏說,鼻結石通常發生在一側鼻腔,表現為單側鼻塞、清涕、膿涕或血性涕,可同時伴有同側頭痛或鼻內發臭癥狀。鼻結石因鼻腔癥狀不典型容易漏診,如果發現孩子反復出現鼻炎、鼻竇炎,經常規治療無明顯好轉的,就需要到正規醫院就醫,通過鼻內鏡或者鼻腔CT檢查進一步明確。
對此劉敏強調,家長平時要給娃娃科普鼻腔異物的危害性,也要注意娃娃的習慣養成,特別是對于喜歡往鼻孔里塞東西的小朋友,家長要重點關注并及時糾正,幫助娃娃改正壞習慣,防止“病從鼻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