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2日電 (茍克炯)11日,被譽為“民航智谷”的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在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投運。在成立65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中國民航第二研究所(簡稱“民航二所”)總部及其下屬單位搬遷至該示范區開啟辦公,科研開發中心、無人機中心以及國內首套民航生產運行全流程仿真平臺也相繼入駐。
隨著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在核心技術成果孵化、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帶來的巨大平臺效應,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產業建圈強鏈也將迎來全新格局。

構建國內首套民航生產運行仿真平臺
據了解,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位于成都東部新區城市核心區,是由中國民航局與四川省政府聯合共建,是全國首個民航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將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民航先進技術創新平臺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心。
此次率先投運的是民航科技示范區A2區總部大樓,在富有科技感的大樓旁邊,民航學術交流中心和創新創業基地正在加速建設中。民航二所副總經濟師、規劃處處長關紅梅表示,示范區將建成16個民航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和1個驗證中心,包含43個實驗室、108個平臺和1個驗證模擬機場。
走進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總部大樓,寬敞的辦公室里人來人往,已經是一派繁忙的工作場景。在大樓三層,正在構建的民航生產運行全流程仿真平臺,將集成機場運控、航司運控仿真、3D駕駛艙飛行模擬器、RPAS運行仿真、區進塔管制模擬機等系統,構建出空管、機場、航司等多主體空地協同環境于一體的一站式仿真平臺。
據民航二所空管公司副總經理侯昌波介紹,該平臺是國內首套具備航班運行門到門仿真能力的多主體角色沉浸式協同仿真平臺,“有了這個平臺,民航領域的諸多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都可以在這里進行測試驗證,極大地提高運營效率。”
據了解,這次隨著民航二所總部搬遷而來的,還有通航所、空管公司等下屬單位,科研開發中心、無人機中心等研發中心,將在機場的運行指揮控制以及空管的指揮調度等領域進行科研工作。

“我們正在積極招引行業內外頭部企業落地,建立民航科技創新產業鏈生態。”民航二所科技處處長黃忠濤介紹,示范區將積極構建開放、合作、共享的跨區域、跨行業創新網絡平臺,充分發揮示范帶動、創新集聚、產業引領作用,吸引行業內外參與建設。
截至目前,該示范區已與騰訊、阿里等數十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逐步建設聯合實驗室,助力示范區發展壯大。
打造國內臨空經濟產業新高地
12月7日,在“兩場一體”運營的第二個完整年內,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實現了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的突破。
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正式投運,再次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注入了科技創新勢能。成都東部新區又將如何搶抓機遇、打造臨空經濟產業新高地?
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企業服務管理處項目負責人張婉婷介紹,依托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現有載體空間和成都東部新區國有平臺載體空間,新區將瞄準空管、機場、航空運輸、新興技術應用四大細分領域,積極引入民航領域的跨國企業、龍頭企業及高成長性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民航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打造民航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據介紹,針對民航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行業特點,新區將聯合鏈主企業從支持人才團隊引入與穩定、公共技術服務保障、降低研發資金投入成本、產品驗證應用、市場拓展等方面制定專項支持政策,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新區落地。

此外,成都東部新區將全力拓展科技合作,在校所、院所合作等方面牽線搭橋,協助民航二所對接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等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航空電信技術、航空油料安全、機場運行與控制、機場運行安全、通用航空工程等領域開展合作,打造共性技術平臺,促進成果轉化,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不僅如此,成都東部新區還將設立民航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企業服務工作站,在新區管委會及鏈主企業抽調產業研究、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專業人員,共同做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進一步提升產業服務的專業度。
“當前,我們已經鎖定了數十家重點企業。”張婉婷表示,隨著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的投運,新區正在加速匯聚強大的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越來越多的航空產業鏈各環節相關企業將來到新區這片熱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