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9日電 (堯欣雨)為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與自然資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全面推動研學實踐工作的實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9日,由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辦,成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承辦,成都市成華區嘉祥外國語學校、成都市熊貓路學校協辦的成都市成華區2024年研學工作推進會暨“青少年動物學家培養計劃”啟動儀式舉行。

近年來,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出臺了《成華區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暨研學旅行管理辦法》,發布了區域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版圖,與四川博物院等11家文博機構形成館校課程聯盟,積極探索形成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措施到位、運行操作規范有序、活動品質持續提升、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實踐發展體系。
據了解,“青少年動物學家培養計劃”項目是成都市成華區中小學生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專家的指導下,圍繞研究主題,進行系統性研學實踐,持續深度觀察、了解和記錄大熊貓的行為,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的項目。本項目突破了以往的研學模式,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更是區域內學校依托館校課題,系統化、課程化,高質量實施研學實踐的深度嘗試。
活動現場,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熊貓路小學、熊貓路中學、嘉祥外國語學校結合地緣優勢,大膽嘗試,與成都市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啟動“青少年動物學家培養計劃”項目,這標志著成華研學工作的3.0時代拉開帷幕。下一步,成華區教育局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充分用好在地資源,進一步加強區館校社緊密協作,以高質量的館校課程推動大中小研學工作一體化建設,確保學生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得。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物保護研究部部長劉玉良表示,“青少年動物學家培養計劃”項目是館校合作全新的深入嘗試,熊貓基地將特邀動物行為學專家全程指導項目,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從假設、實驗到形成報告全過程的系統化、課程化,高質量的研學實踐深度課程。相信以本項目為契機,必將有力促進區域內熊貓研學的高質量發展,共同為促進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生態文明、精神文明水平提升,喚起公眾保護自然、保護生態和愛國意識與情懷,激發公眾保護熱情這一共同目標而貢獻力量。
隨后,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成都市熊貓路學校、成都市成華區嘉祥外國語學校先后帶來研學案例分享,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帶來小小科普員之熊貓科普。

緊接著,與會嘉賓一同上臺,手持水壺澆灌“樹苗”,象征著“青少年動物學家培養計劃”正式啟動。
此外,來自成都市成華區嘉祥外國語學校的暖場舞蹈《看山看水看四川》、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的音樂劇《我不想再吃竹子了》、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熊貓合唱團的沉浸式表演《和你在一起》也在現場上演,贏得了現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包括科普讀物展區,熊貓小小講解員實踐講解區,熊貓基地微縮模型展區,熊貓花燈展示、體驗區,扎染展示、體驗區,熊貓版畫展覽區等在內的研學實踐沉浸式參觀體驗項目,讓參會嘉賓們不止能夠親自參與體驗,還能夠在學生們繪聲繪色的講解中沉浸式了解項目背后所蘊含的知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