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健全機制持續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據了解,此次發布會,邀請到了四川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徐斌,就城市大型醫院與縣級醫院、城鄉醫療機構之間如何建立有效合作關系、交流機制和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工作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兩個問題進行了發言,將醫療資源下沉的“四川經驗”進行了分享。
對口幫扶、建立遠程網絡
巡回醫療住派服務惠及群眾500萬人次
記者了解到,在大城市與城鄉醫療機構合作方面,四川不斷推動專家下沉,每年在國家中西部協作選派醫療專家支援四川工作的基礎上,在省內49家三級醫院選派230名專家,“組團式”幫扶所有的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同時,每年向基層選派2000余名醫療骨干開展對口支援“傳幫帶”。去年,全省受扶縣醫院的門急診和住院人次、手術臺次分別提升12%、19%、7%,平均每個縣新增新技術新項目153個。全省57.5%的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服務能力,較全國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四川在14個國家和省級試點城市建設了36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牽頭醫院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去年以來,通過巡回醫療和派駐服務,服務群眾500萬人次;推動所有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全覆蓋下沉至所有村衛生室,總診療人次超過1億。
由三級醫院牽頭組建省市縣三級專科聯盟和質控中心,指導縣醫院開展?乒步、適宜技術推廣、中醫中藥應用和人員培訓等。針對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等基層醫療機構,打造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5G+專網”遠程醫療網和基層衛生信息網,覆蓋所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醫療服務,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建立互聯網醫院、雙語服務隊……
解決交通、語言、環境等下沉難題
四川作為典型的西部省份,不同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較大,涼山、甘孜、阿壩三個州的面積占全省的61.3%,三級醫院僅占全省的4.8%,交通、語言、環境等,都是影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因素。
針對交通不便的問題,四川探索建設了省級互聯網總醫院、市縣分院,打造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5G+專網”遠程醫療網和基層衛生信息網,通過信息賦能,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省互聯網醫院,群眾可以隨時享受到千里之外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三甲醫院大專家的遠程診斷。
針對語言不通的問題,專門成立了漢藏、漢彝雙語服務隊,編制漢藏、漢彝培訓及科普宣傳教材,在“千名?漆t師進家醫”“萬名醫護走基層”“健康知識上高原”等系列活動中,搭建起語言溝通橋梁。
針對人才留住難的問題,通過大學生村醫計劃、定向培養、社會招聘、退休醫生幫帶培訓、提能培訓等模式補充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全力做好編制、待遇、養老等保障,吸引更多醫學類大學生扎根農村。全面實施萬名鄉村醫生春苗工程,采取全科醫師特崗人才項目、急缺人才招聘等措施,力爭每年培育本土人才不少于1萬人。
記者 胡瑰瑋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