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2日電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兒童足踝健康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為進一步推動足踝健康教育的普及,近日,江博士健康鞋攜手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在成都舉辦“足踝健康科普進校園”活動,通過知識講座及足踝運動課堂等環節,引導師生們樹立正確的足踝健康觀念,培養良好的護足習慣,助力學生們的“小腳丫”擁有“大健康”。
專家帶領師生探索足踝
日前,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支持,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足踝工作委員會組編,復旦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教授陳世益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戈允申主編,江博士健康鞋等共同編寫的《小腳丫大健康:家長必讀》正式上市,為大眾帶來專業、權威、實用的兒童足踝健康知識,幫助大眾更好地理解和關愛孩子雙足。

當日,活動特別邀請了《小腳丫大健康:家長必讀》編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副主任、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李箭擔任知識講座主講人。
李箭首先為現場的師生們介紹了足踝的結構與功能,幫助學生們理解足踝的重要性及足踝的發育規律。李箭表示,兒童處于身體發育階段,足踝肌肉、骨骼發育尚未完成,韌帶連接力量弱,足弓的發育容易受影響而變形,其中最常見的例子便是扁平足。對此,李箭建議學生們提高對足踝健康的關注,其中足弓的發育要特別注意,同時他鼓勵學生們積極學習足踝健康知識,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足踝。
助力足部發育從生活習慣抓起
為了讓學生們日常保護好足踝,李箭現場講解了“小腳丫的健康秘籍”。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足踝健康運動,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步態,并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足部情況來科學選擇鞋墊和鞋子。對于如何科學判斷自身的足部發育狀況,李箭推薦了三種方法,即觀察法、水印法和3D智能驗腳儀檢測。
除專家講座外,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足踝運動課堂環節。運動指導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雙腳提踵訓練、踮腳走訓練、足跟走訓練這三項足踝運動,并鼓勵同學們在日常多加練習,以增強小腿肌肉力量,鍛煉足部骨骼,促進足弓發育,提升足踝穩定性,提高運動能力。此外,老師還提醒,運動前后不要忘記進行熱身運動和放松運動,以減少運動損傷或肌肉抽筋、酸痛等情況的出現。
足弓需特別關注
據李箭介紹,足弓的發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育過程:在4歲前,孩子足弓還未開始發育,而在4歲之后,孩子足部軟骨結構慢慢骨化、骨骼發育成熟,足底脂肪慢于骨骼等發育,足弓開始形成,此時孩子年齡越小,足弓問題的發生率越高。
鑒于孩子足弓在不斷變化,李箭建議家長在選鞋時根據孩子足部情況選擇合適的鞋墊,這樣一方面可以更契合腳型,調整生物力線,減少后跟擺動幅度,在他們走路時緩解足部疲勞,另一方面也給足弓保留活動空間,讓足底的肌肉得到鍛煉,促進足弓發育。同時,他還建議家長選擇鞋后跟加硬且有彈性的鞋子,以穩定腳后跟,降低崴傷幾率,鞋前圍還需要有充足的空間,以提升穿著的舒適度。
活動最后,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以及江博士健康鞋向師生們贈送了《小腳丫大健康:家長必讀》新書,為師生們提供專業兒童足踝健康知識。學生們紛紛表示,本次“足踝健康科普進校園”活動讓他們了解到了足踝健康的重要性,之后他們將會認真閱讀此書,學習更多足踝健康知識,在專業知識的指導下為足踝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