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8日電 (朵燕紅 王錦源 李建軍)近年來,成都大學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持續深化“人文醫院”內涵建設,挖掘“人文醫院”精神品質,提升服務效能,提高服務品質。成大附院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百份感謝 百般溫暖”醫患系列故事征集活動,展示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體現患者信任理解包容的細節點滴,進一步促進醫院關系良好互動,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賦能。
春日黃昏,天氣漸暖,張阿姨安詳地躺在病床上,家人圍坐在床邊,雖然眼中含著淚水,但氣氛卻異常寧靜。
成都大學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蔣華帶著醫療組查房,輕聲問:“張阿姨,今天您感覺怎么樣?”張阿姨回答:“很好,不那么痛了,謝謝你們。”張阿姨的家人感激地看著蔣主任。他們明白,在安寧療護下,張阿姨得到了最好的照顧。疼痛得到了控制,心靈也得到了慰藉,家人們在醫護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如何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給予張阿姨最貼心的陪伴。

張阿姨于三年前確診卵巢癌,在一月前,接受腫瘤規范化治療后病情開始惡化,預期生存期不到三個月,三年來被疾病侵蝕的日子讓張阿姨痛苦不堪,家屬陪她來到了成大附院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病房。入院后的張阿姨情緒低落,不愿交流,嚴重的惡心、嘔吐癥狀讓張阿姨日漸虛弱。通過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團隊對張阿姨情況的綜合評估,召開了家庭會議,制定了安寧療護照護計劃:以減輕痛苦為主,給予癥狀控制和使患者最舒適的護理照護。
張阿姨退休前也是一名護理工作者,所以對醫護人員比較親切,偶爾會跟他們聊幾句,最近因為惡心、腹脹幾乎吃不下任何食物,每天只能喝一點她喜歡的果汁,副主任護師吳世敏每天第一時間就會來到張阿姨房間,“張阿姨,猜猜看我今天帶的什么口味的果汁……”在家屬和護理組的陪伴照顧下,張阿姨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精神也見好轉。
在某次聊天中,張阿姨說:“小吳,你知道嗎,我年輕的時候最愛美了,我不想插胃管、尿管,也不愿意戴呼吸機,我希望走的時候漂漂亮亮,干干凈凈的。”隨著病情的惡化,張阿姨意識逐漸模糊,一個平常的午后,張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心里暖暖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走的時候雙眼緊閉,遺容安詳。
張阿姨走后一個月她的女兒特意再來到科室,當面向照護母親的醫護團隊表達感激和謝意。感謝在她母親最后的時光里能沒有痛苦地離開,也感謝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團隊給予她接受這一切的勇氣,讓母親善終,讓家人們善別。
成大附院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病房針對生命末期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護理服務,讓更多終末期的患者提高生命質量,以“生死兩相安”的姿態無痛、無懼、無憾的完美“謝幕”,同時完成未完成的心愿,與愛的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讓生命更加圓滿。
據了解,成大附院老年醫學科建科二十余年,由以前的干部病房為依托發展而來,是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協同網絡核心單位、成都市安寧療護試點機構、成都市醫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金牛區醫學會老年醫學專委會主委單位、全國老年營養示范病房,四川省第一批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醫院),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GCP)認證。承擔成都大學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本科教學及實習帶教工作。
老年醫學科是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學科,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護團隊,醫生專業涵蓋心血管病學、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神經病學、內分泌腎臟病學,同時具有常駐臨床藥師、康復治療師及臨床營養師,為老年多學科團隊診療提供有力保障。病區施行整體化責任制護理,護理組成員中有老年專科護士、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及造口失禁專科護士,設置有靜療小組、管道小組、氣道小組、造口小組、營養及康復小組,對老齡患者的護理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科室圍繞老年人健康需求及現代老年醫學發展方向,樹立以維護老年人功能為核心的全人、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管理理念,開設老年病急性期快速恢復(ACE)單元、老年重癥單元、老年安寧療護單元、老年營養病房等多個醫療單元,實現了老年患者一站式醫療服務、綜合性全面評估、個體化干預管理的現代老年醫學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