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kjws > 中新網四川

南充嘉陵:加大教育投入 精心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2024年10月30日 19:21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30日電(蔣語涵 張瑜 呂心怡)“如果沒有先輩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要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學習,報效祖國。”近日,在當周的感恩課堂上,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秦詩媛分享學習抗美援朝歷史后的感悟。

李渡中學學生用希沃云班牌留言。嘉陵區融媒體中心供體
李渡中學學生用希沃云班牌留言。嘉陵區融媒體中心供體

  據了解,近年來,南充市嘉陵區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精心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積極建設智慧校園,推進藝教融合,豐富素質教育內涵,教育教學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全區教育事業呈現出優質均衡、特色突出、全面向好的發展態勢。

  為銘記浙江的援建之情,從2005年建校伊始,之江小學就將感恩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內核,確立了“感懷之江情,恩育中華魂”的主題。

南榮路小學舉行足球比賽。嘉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南榮路小學舉行足球比賽。嘉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學校不僅將感恩課程納入課表,每班每周設立一節感恩課,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感恩主題活動,如結合國慶節、抗美援朝紀念日等特殊日子開展的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分享感人故事和內心感悟。此外,之江小學還將感恩教育與社團活動、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并積極開展“五個一”活動,將感恩文化根植于師生靈魂。

  之江小學的感恩教育實踐,是嘉陵區推動各校建設校園文化的縮影。近年來,嘉陵區不斷鼓勵學校通過打造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如今,已形成了李渡中學的“三勤”文化、實驗小學的陽光文化、嘉陵二小的孝道文化、火花三小的漢字文化、白馬小學的和雅文化等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真正做到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點。

嘉陵區之江小學泥塑課。嘉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嘉陵區之江小學泥塑課。嘉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教育”成為了嘉陵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引擎,嘉陵區李渡中學與成都石室中學的合作,便是其實踐的典范。該校自2019年起與成都石室中學合作開啟網絡遠程教學,實現了與石室中學同課、同考、同題、同改、同分析。通過石室祥云網校平臺,學生可以觀看直播課,教師也可以自主開展跨校教研、班主任培訓等,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優勢互補。

  此外,李渡中學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班牌等設施,極大地提升了教學的智能化水平。“希沃云班牌”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精細化管理班級、加強師生交流,還可以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家長可以登錄小程序查看學生上課情況等,并與老師進行溝通。

  近年來,嘉陵區全力推進全區62所公辦中小學及3所民辦中學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實現了校園智能化全覆蓋。目前,該區正致力于各校智慧校園硬件的提檔升級,通過更新網絡服務器、升級電腦設備等舉措,不斷提升全區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教育事業創新發展,為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據了解,嘉陵區65所中小學校根據藝教融合方案,通過課后延時服務等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舉辦體育、藝術、文學、科學科創、非遺手工等社團活動,邀請專業教師和藝術家指導,惠及超2.3萬名學生。(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 欧美高清免费A√在线 | 在线观看日本a视频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