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5日電(伍排勇 歐陽漆 楊玲)12月15日,走進汶川縣漩口鎮群益村汶川縣生豬園區服務中心,一棟嶄新的二層樓房已經完成主體工程施工,正在進行室內最后的裝修,在一樓的展示大廳內擺放著各式包裝的煙熏臘肉。漩口鎮黨委副書記蔡坤介紹,通過建立生豬園區服務中心,對全鎮的農特產品特別是豬肉的深加工具有重要意義。
在汶川縣生豬園區服務中心旁邊是群益村民曾安成家的傳統煙熏臘肉加工廠。經過多年的發展,一個投資400余萬元,占地面積5畝的臘肉加工廠拔地而起,今年隨著汶川縣生豬園區服務中心的建立,對發展壯大傳統煙熏臘肉,促進生豬養殖和生豬深加工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傳統煙熏臘肉加工車間,里面整齊的掛滿著琳瑯滿目臘肉,在臘肉的下方正燃起熊熊篝火,被煙熏后金黃的臘肉正冒著油珠,煙熏味十足。為保障煙熏臘肉的品質,在多年的摸索中曾安成建起了一套自動化的吸煙系統,通過控制溫度和煙量,確保每根臘肉的口味。
煙熏的臘肉要經過清洗等程序才能來到了臘肉成品加工房。在這里每天有十幾名工人對臘肉進行切割、稱重和包裝。為了保障臘肉的品質,曾安成還自己建立了生豬養殖場,放養了300多頭跑山豬,平時村民家中養殖的生豬他也會不定期收購加工。
說起發展傳統煙熏臘肉,曾安成說,自己是村里最早開辦農家樂的村民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到來,家里傳統制作的臘肉、香腸、土雞等成為游客爭相采購的“年貨”。從農副產品銷售中“嗅”到商機的他,建成了臘肉加工廠,并成立趙公福地農副產品責任有限公司,帶動村里生豬養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

“這幾年,我們廠子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今年產量還可以,預計能生產500噸到800噸,產值大概在3000萬元到5000萬元之間。”曾安成說,2017年自己的臘肉加工廠正式建立,隨著煙熏臘肉品質的不斷提升吸引來自廣東、內蒙古、北京等省份的訂單。同時,他家的臘肉還供應川內的7家超市,今年他家生產的臘肉還成功的走進了天府機場、雙流機場等特色農產品銷售區。
“臘肉加工廠建成以后,我們就一直在這里打工,每天工作時間七八個小時,中午還管午飯,在這里每個月有3000多收入。”村民付貴蓉說,在村子里面打工,既照顧了家庭,也能有一份穩定收入,比在外打工強多了。據了解,臘肉加工廠帶動當了地2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
如今,村里每年舉辦財神祈福、篝火晚會、年豬巡游、刨湯豬盛宴、農副產品展銷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年豬節”活動,深受各地游客喜愛。不少“回頭客”都會定期前來購買體驗。
靠著臘肉致富的曾安成,今年也跟上時髦,他在家里的老房子中掛起了香腸、臘肉、排骨、豬頭、土雞等農副產品直播間,準備建立自己的抖音平臺,為做好臘肉的宣傳推廣,他準備親身嘗試直播,讓傳統煙熏臘肉走上更多消費者的餐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