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8日電(吳平華 宋林 周輝)近日,簡陽市踏水鎮泉水村的小金瓜進入采摘期,一顆顆小小的金瓜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它不僅點亮了泉水村的致富路,更帶動了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走進踏水鎮泉水村,一排排大棚里早已是一派繁忙熱鬧的豐收景象。一顆顆圓滾滾,黃彤彤的金瓜,猶如一個個小燈籠成對的掛在藤蔓上,十分惹人愛。這些小金瓜是村里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也是泉水村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陽市踏水鎮泉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華林:今年金瓜的畝產量能達到6000斤,現階段每一斤售價是2.5元。今年的集體經濟收入,加上花菜、小麥,預計能達180萬元。

2020年泉水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2021年5月,簡陽市踏水鎮泉水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正式成立,泉水村堅持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出“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在村里流轉了600畝土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并結合當時政策,用了一部分幫扶資金搭建了31.7畝的大棚,然而這些大棚里要種什么?村里應該發展什么作為特色產業?如何防止脫貧戶返貧?又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帶領村民增收?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村“兩委”面前。
簡陽市踏水鎮泉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華林:頭兩年,我們自己摸索,但是種出的金瓜效果不好,產值只達到一兩千斤。產量起不來,效益增不了,村“兩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打破僵局,村“兩委”不斷外出學習取經,組建產業黨小組,引進金瓜種植技術員,優化發展模式,整合利用幫扶資金入股“三青水緣”公司,積極對接聯系火鍋底料生產公司及農產品收購企業,大量發展訂單農業,確保金瓜銷路。
訂單農業的實施,讓泉水村的金瓜不愁銷路,一個個小金瓜成了村集體經濟增收的“金疙瘩”。不僅如此,村集體經濟還發展了620畝小麥、200畝花菜、200畝油菜,“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正加速形成,同時,還為30余名村民解決了長期就業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多份收益。
簡陽市踏水鎮泉水村村民陳立忠:除去土地承包費,打工的每個月有兩千多,加班的十塊錢一個小時,很滿意。
村民有了固定收益,也有了盼頭,干起來更有勁兒了,村集體經濟也如芝麻開花。2022年,村集體經濟銷售收入由61.8萬元提高到180.8萬元,凈利潤由2.8萬元提高到40.6萬元,今年預計還將增收40余萬元。
2023年,簡陽市踏水鎮全鎮連片種植水稻1050畝,玉米、大豆套種1300畝、小麥4800畝、蔬菜420畝,糧油產業預計實現產值約200余萬元。
小金瓜撬動了村集體經濟產業的發展,小村莊為全鎮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源源活水。近年來,踏水鎮堅持以產業振興為引擎,積極探索“黨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搶抓建設三星片區萬畝高品質糧油示范園區契機,不斷擴大糧油產業種植面積,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延伸產業鏈,加快構建“兩帶一園”特色產業格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