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8日電(伍排勇)“九耕農業標準化種植園里,缺水15%、缺肥10%。”12月26日,在汶川縣威州鎮布瓦村九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標準化果園里,來自“農業物聯網控制終端APP”發出預警,收到預警信息后,果園管理人員在手機上點擊“澆水100%”“施肥100%”。水肥一體灌溉系統立刻高效運轉起來。

“有了這門高科技,果園管理比過去輕松多了,200畝果園只需要三天就能完成一次施肥澆水。”九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明清介紹說,全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總投資117萬元,汶川縣科農局通過以獎代補形式組織實施,現已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
這也是汶川縣探索數字賦能,加強科技興農的具體實踐。2023年,汶川縣深入貫徹省委關于聚焦“川字號”優勢產業、做好“土特產”大文章部署要求,堅持數字化賦能融合發展,著力推動產業全鏈條升級,塑造鄉村產業發展新優勢,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影響力,助力培育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通過打造智慧農業應用新場景,在標準化果園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網,利用農業物聯網控制終端 APP,可以節省人工80%、節水50%、節肥50%、增產30%以上。”汶川縣科農局副局長切珠介紹,為推動水果產業提質增效。全縣建成農業數據可視化基地10個,修建山地軌道、安裝軌道運輸機,實現生產場景可視化、產品質量可追溯。
近年來,為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突出特色產業規劃布局。統籌謀劃南林北果+特色畜牧產業布局,積極推行大園+小園、跨區建園+多園融合產業園區建設模式。選擇集中連片的克布環線作為櫻桃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將4個小園區連點成片,形成百里櫻桃一條線、萬畝櫻桃一個園的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布局,有力推動以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果三寶”為代表的特色水果產業體系建設。
“按照農業產業化、產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景區賦能化發展思路,全力推進萬畝杜鵑花、萬畝原始森林、羌族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整合、要素融合、產品復合,探索生態化、差異化、特色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方式,全面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汶川縣科農局局長喻定春介紹,為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縣在建立完善規劃體系,明晰特色化發展路徑上下功夫,制定《汶川縣特色水果發展空間規劃》,出臺《汶川縣支持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為特色產業品牌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流通體系等提供政策保障。

目前,全縣共培育標準化果園30個、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2個,甜櫻桃、脆李子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汶川被評為“中國甜櫻桃之鄉”,櫻桃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省五星級園區,特色水果銷售全年收入預計突破11億元,創歷史新高。
“現在正是加工臘肉的最佳時節,今年我們預計臘肉產量在500噸至800噸,產值大概在30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整個銷售渠道主要以電商平臺為主,下一步我們的抖音平臺直播間也已經建好,馬上就能投入使用。”汶川縣漩口鎮趙公福地農副產品責任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安成介紹說,自己從事臘肉生產已經七年了,從農副產品銷售中“嗅”到商機的他,投資400余萬元,建成占地面積5畝的臘肉加工廠,帶動村里生豬養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

近年來,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載體,汶川縣大力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行動,建立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中心、縣級物流分撥中心、鎮電子商務服務站、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的縣、鎮、村三級物流快遞共同配送體系,配套建成冷鏈集配中心、冷鏈庫硬件設施等。組建汶川電商學院、汶川縣電子商務培訓基地,開展技能培訓5000余人次,培育本土電商企業38家、各類微電商3000余戶。
“我們通過成功打造電商網紅直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直播能力的電商企業和第三方直播服務團隊,形成‘選品+供應+直播+運營+孵化’一體化閉環鏈條,有效助力農特產品走向廣闊市場。”汶川縣綠庫食品公司負責人蔡世兵介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