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5日電(吳平華 羅景萍 徐凌)“大家采摘的時候注意,一定不要損傷果子.....”眼下正是柑橘成熟的季節,1月4日,在高縣嘉樂鎮兩河村柑橘種植基地,200余畝的“不知火”柑橘迎來了采摘期,該村黨支部書記袁剛正在基地里忙碌著指導工人們采摘柑橘。放眼望去,漫山果林,碩果滿枝,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這一大片柑橘都是由我們村集體公司流轉村民土地來種植的,今年是首次掛果,預計產值在20萬元左右。”袁剛介紹,兩村河多坡地和林地,土壤多為沙質土,由于產出效益低,部分土地被迫閑置,如何盤活這些“沉睡”資源,帶動村民增收,成為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兩河村因地制宜,將發展目標瞄向了林果產業,但原有土地零星分散,不利于規模化發展,村“兩委”有了把村民土地流轉起來統一管理的想法。“與其荒廢長草,不如流轉出去掙點錢。”對于土地流轉,村民們很是支持。
2020年,兩河村以“村集體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由村集體公司統一流轉該村200多畝的山地發展“柑橘+花生”套種,同時優先聘請流轉土地戶到基地務工,不僅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又解決了土地拋荒的問題。成片果林在扮綠山坡的同時,也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我們把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公司,又在這里幫忙管理果樹,有了雙份收入還能照顧到家里,非常不錯。”村民李開琴摘著果樂呵呵地說。
山坡之上柑橘飄香,山坡下連片平整的土地上,一排排新建的西瓜種植大棚剛剛完成了土地的翻耕作業,靜待開春后播種,通過果蔬輪作,實現一地兩用、一地多收。除此以外,兩河村還通過引進種植大戶流轉村民土地集中發展蔬菜種植,示范帶動全村連片發展蔬菜產業500余畝,就近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50余人,務工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
特色產業多點開花,繽紛蔬果甜了村民日子。一個個崛起發力的特色產業打開了鄉村的“致富密碼”,美了鄉村,富了村民,更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