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1日電 (吳平華 宋林 朱欽菠)隨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詩意棲居”的夢想逐漸照進了現實。近日,走進簡陽市平泉街道協議村,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中感受安居樂業的田園生活。

一條條整潔的街道,一排排嶄新的房屋,一簇簇盛開的花朵,一個個休憩的亭子,鑲嵌于田野之中的美麗庭院,都在訴說著簡陽市平泉街道協議村的新面貌。
簡陽市平泉街道協議村村民趙文安:道路暢通,環境干凈漂亮,村民素質也提高了,現在生活越來越好。
協議村曾是省定貧困村,2017年全村實現了“戶脫貧、村摘帽”。近年來,協議村依托政策,分別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點、幸福美麗新村聚居點建設,為132戶村民改善了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品質。

80歲的鐘爵文是村貌蝶變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2020年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項目整體完工,鐘爵文和村民們一起搬進了新家。
簡陽市平泉街道協議村村民鐘爵文:我的房子是整個小區點位是最高的,既向陽又通風,環境條件好得沒話說。
說起自己的新家,鐘大爺是滔滔不絕,自豪滿滿,迫不及待地邀請記者前去家里參觀。房前屋后綠樹環繞,鮮花蔬菜相擁,室內室外干凈整潔。閑暇時刻,鐘大爺便在家門口種種菜,養養花,散散步,與鄰居話家常,一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優美寧靜、閑適溫馨的田園生活美景圖盡收眼底。“跟以前比較就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只能說是有個能遮風避雨擋風的地方,現在才是安居樂業”,鐘大爺滿意的說道。
宜居宜業,“塑形”當先;和美鄉村,“鑄魂”為要。協議村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同時,不斷提升村里的軟實力,以“耕讀書院”為載體,打造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鄉村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度假,為村發展帶來更多機遇,還積極與周邊鎮村抱團發展,通過資源共享、產業聯動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安居,得以樂業;樂業,才能興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近年來,協議村以人民為中心,以環境整治為抓手,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堅持黨建引領,構建“黨建+三治”的鄉村治理體系,根據村里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創新建立“頤養七感”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同時,聚焦提升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基礎設施、農商文旅、特色產業等重點領域,因地制宜發展精品糧油、特色果蔬、農旅融合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努力實現讓年輕人安心就業,老年人安居樂業的和美鄉村發展目標,不斷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平泉街道協議村駐村第一書記溫誠至:協議村將進一步完善惠民立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引入社會資本發展高品質果蔬精品糧油產業,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鄉增產增收,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如今,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美麗宜居、穩定發展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協議村漸次鋪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