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內江市市中區:以“甜蜜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2024年02月07日 16:2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7日電 冬季的內江市市中區的土地上生機勃勃。近日,一系列文旅、研學活動讓寒冬下的市中區城區鄉野顯得“熱氣騰騰”。這一過程中,“甜源蔗鄉”“甜味+”“甜蜜產業”等成為該區彰顯經濟發展新活力的關鍵詞……自2022年開園以來,“甜源蔗鄉”深入挖掘甜文化資源,瞄準打造內江文化旅游新名片。

  上新

  產品開發+研學項目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

  “紅糖玉米酥,這是個什么神仙組合!”2024年開年,一場新的文旅競賽拉開帷幕,各地文旅局紛紛曬產品、曬景點、請外援,加入“花式攬客”大戰。這一波集中輸出中,漢安糖草所生產的“紅糖玉米酥”得到不少好評,連帶著旗下甜源蔗鄉景區也吸引一定的關注。

  日前,內江市市中區龍門鎮龍門村的甜源蔗鄉游客中心內,慕名而來的客人總會買上一些特色產品。“最近文旅市場的火爆,帶動著我們的銷量上去了不少。”四川漢安糖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淑華欣喜道。

  “要想讓項目發展走上正軌,就必須要開發一些拳頭產品、熱門產品,找到屬于自己的利潤增長點。”馬淑華表示,該公司自成立起,就樹立了這樣的觀念,從最初的古法紅糖、鮮榨甘蔗汁等,到如今已擁有紅糖玉米酥及花生酥、芝麻餅、甘蔗酒等各類產品20余種。

學生體驗傳統手工熬糖工藝。內江市市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學生體驗傳統手工熬糖工藝。內江市市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積極研發新產品的同時,漢安糖草還在不斷開發文旅研學項目并舉辦相關活動,“我們結合內江制糖業的發展史及背后的文化內涵,著力打造以甜文化為主,集科普、參觀、體驗為一體的高品質、綜合性全產業鏈研學基地。”漢安糖草研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研學基地目前設置種植、采摘、熬制紅糖、蔗渣造紙、扎染等體驗項目。數據統計,自2023年3月開始接待研學,截至12月底,漢安糖草已累計接待近50個學校300余班次,研學旅游成效顯著。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補齊交通基礎、服務配套等配套。”內江市市中區文廣旅局局長陶建生表示,該區還將進一步挖掘鄉村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個性化的旅游產品,推動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同時打造“場景+體驗”等新興旅游業態,向休閑、度假、康養、文創等個性化、多元化場景體驗拓展,滿足旅游者不同季節、不同時段的差異化鄉村旅游消費體驗。

  溯往

  讓“甜城”之“甜”擁有新承載

  300年前,來自福建的少年曾達一將家鄉的甘蔗帶到內江,在當時的內江縣龍門鄉梁家壩開始種植甘蔗,隨后曾氏因糖致富,并帶動周邊的人種植,為內江三百年糖業發展史拉開序幕,“甜城”之“甜”自此有了源頭。

  清末民初,內江的糖坊、漏棚星羅棋布,最巔峰時達到三千多家,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之說,本地的甘蔗種植面積更是高達22.2萬余畝,年產糖總量占全省70%,占全國46.7%,“甜城”之譽由此聲名鵲起。

  隨后的數十年間,內江糖業多次迎來發展高峰。從依托產糖衍生物開辦現代化酒精廠,再到內江糖廠建成投產,內江糖業迎來“黃金時代”。“甜城”之名成為了內江城市與產業發展高度融合的歷史見證。

  時代漸進,在城市的發展史中,內江糖業一度陷入衰落,但關于“甜蜜”的基因卻一直在內江人骨子里代代相傳。2020年6月,市中區正式引進甜源蔗鄉農文旅產業科技示范項目。以龍門鎮龍門村為核心區,建設500畝現代化甘蔗種植園區,并規劃古法紅糖工坊、內江糖業故事館等設施,逐漸打造成了以內江糖文化為核心的全產業鏈農文旅項目。300多年的沉淀,這一挑甘蔗跨越時空,在龍門鎮這片土地上孕育出新的“甜味”,“甜城”一詞在內江糖業起源地也有了新的承載主體。

  漢安糖草的發展,正是內江以及市中區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做強“甜味+”產業的縮影。2022年底,內江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甜味+”產業,打造“中國甜食之都”。內江“甜”自此有了更深刻的含義。

甜源蔗鄉一角。內江市市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甜源蔗鄉一角。內江市市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內江糖業的起源地,市中區當前正以“甜蜜基因”培育“甜蜜產業”,該區通過持續深挖糖業歷史文化,打造特色甜味產品,不斷延伸“甜味+”產業鏈,培塑“甜味+”食品產業集群;同時培育一批“甜味”龍頭企業,保護傳承內江蜜餞制作技藝,支持紅糖、蜜餞、果脯等傳統手工作坊轉型為現代企業;以甜味食品產業園為載體,該區引進培育一批休閑食品、功能飲料、水果精深加工等甜品相關企業,實現甜蜜產業集群發展。

  興業

  共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內江市市中區龍門鎮龍門村的甘蔗基地內,一壟壟甘蔗地連成一片,根根甘蔗長勢喜人,田壟之間不時傳來“颯颯”的聲音,農民們正在整根整根地起蔗、除葉、扎捆、搬運,動作嫻熟,收獲著新一季的甜蜜。

  “這一批甘蔗收完后,將直接送往漢安糖草加工熬制。”龍門村黨總支書記羅家元介紹,該村2022年就和漢安糖草簽訂收購協議,大力發展甘蔗種植產業,促進農戶增收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村共種植有甜城21號、甜城蜜蔗等多種甘蔗品種200余畝。

  據了解,自2022年開園以來,漢安糖草在通過甘蔗收購帶動市中區龍門鎮龍門村村集體和村民增收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帶來近100個崗位,返聘農戶務工,每年支付勞動報酬約300余萬元。為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漢安糖草還流轉流轉閑置宅基地及閑置住宅,用于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每年有17戶農戶可從中獲得租金,有效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增加農戶收入。

  在多形式助農增收的基礎上,甜源蔗鄉項目的落地,也從基礎建設建、文化建設等多個領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項目建設初期,市中區將甜源蔗鄉融合發展示范項目配套設施納入龍門村幸福美麗鄉村項目建設計劃,新建項目區道路、停車場和公廁等配套,并實施全域性發展規劃、電力設施、沱江河防洪堤的建設。

  此外,依托漢安糖草,龍門鎮創新提出“鎮企聯建”新理念,打造了龍門鎮甜源蔗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該中心于2022年7月正式掛牌對外開放。目前已建成了集文化宣傳、閱讀展覽、電影放映、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此時的龍門村,河岸清風輕送醉人蔗香,傳承300余年的“甜蜜符號”沉淀出產業煥發新生的根基。從河灘丘陵到千畝良田,龍門村這片曾經因糖業而富足的土地,再次因為“甜蜜”二字重新綻放新的光彩。

  近年來,內江市市中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當地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農業資源等優勢,積極培育打造鄉村旅游新業態,加強文化賦能和旅游帶動,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謀劃的宜居宜業美好圖景也必然從規劃變為現實。(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精品专区 | 视频列表中文字幕欧美国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一区二三区日韩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