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6日電 (韓平 劉旭)“我們將秉持‘牢記使命、交通先行’理念,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跑出交通加速度,拼出交通新業績。”26日,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局長袁加良對未來的工作信心十足。

日前,第七屆四川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舉行,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獲“集體一等功”表彰。
拼搏競進 美好藍圖變現實
行駛在七盤關至曾家山旅游快通路上,青山疊翠、白云漫卷,猶如置身世外桃源。從山門俯瞰,整條公路如同匍匐在群山中的巨蟒,蜿蜒盤旋于大山中。誰曾想到,眼前這條風光秀美的寬闊柏油公路,曾經是一條溝壑縱橫、荊棘叢生,制約秦巴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山間小路。
這條從七盤關到曾家鎮場鎮的公路全長僅22公里,卻是朝天公路建設史上施工環境最惡劣、技術難度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條路。“這條公路地處川陜交界處的大漫天嶺,有大大小小72個彎道,海拔高差近800米,而且沿線鄉道路面狹窄、坡陡彎急,多處地形易滑坡塌陷。在很多險要地段,砂石料運輸車無法上山。”負責七盤關至曾家山旅游快通大會戰的工程師趙全富說。
如何破解修路難問題?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在規劃好全區路網后,積極找專家、聘人才,千方百計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和社會各界支持。“像大漫天嶺‘72拐’這樣彎道,在修建的時候,我們還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點點地背,一點點地運,一點點地磨,保證工程順利完工。”趙全富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七盤關至曾家山旅游快通歷經5年時間,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通車。
正是憑著蜀道上的“新愚公”精神,秉持“牢記使命、交通先行”理念,自2013年以來,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共新改建區、鄉(鎮)、村(社區)公路2200公里,通車里程達到2962公里。因此,2023年,朝天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被交通運輸部納入第三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名單。
創新治理 建好管好鄉村路
交通+鄉村振興產業,有機串聯高山綠色蔬菜、朝天核桃、食用筍等6個現代農業園區和5個現代林業園區路網,延長特色產業加工鏈,累計建設產業路200公里,覆蓋50余個特色產業村,實現了產業覆蓋到哪里,道路就配套到哪里。
交通+全域旅游,通過提速擴容,建設綠色風景廊道,成功串聯轄區水磨溝、曾家滑雪場、嶺上盛景等景區景點,累計新(改)建鄉村旅游示范公路500公里,建成特色旅游環線4條。
交通+物流,以打通斷頭路、暢通聯網路為抓手,建成鄉鎮電商服務站12個、村級電商服務點139個,并積極培育朝天·嬌、朝天農資網等電商平臺,暢通高山露地蔬菜、核桃等名優農特產品流通渠道。目前,鄉鎮、村物流實現全覆蓋。
……
交通連成“一張網”,融合發展“一盤棋”。近年來,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堅持以“四好農村路”為主要抓手,大力實施“交通+”戰略,將交通建設與鄉村產業、旅游發展、農村物流等相融合,完善了“大動脈”,暢通了“毛細血管”,構建了“微循環”,助推了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為了讓公路建設成果最大化、更持久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推進養護體制改革,實行政府購買服務,中標公司優先聘用困難戶,實現養護與幫扶“雙贏”;將農村公路管養納入政府考核范疇,建立長效考核機制;嚴格行業執法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為群眾出行和道路安全構筑起一道“鋼鐵防線”。
從“走不了”到“走得美”、從“出不去”到“搶著來”,朝天的交通治理,全面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環境,大幅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為全省農村公路養運提供了朝天智慧。
人民至上 危急關頭見擔當
沒有路就現修,沒有橋就現架,發現傷員就人抬肩背……2021年8月20日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致使朝天區大灘鎮山洪暴發,道路橋梁被毀,農田被淹,三個行政村電力、通信全部癱瘓。面對山體滑坡、山洪暴發等險情,廣元市朝天區交通運輸局充分發揮保障職能,迅速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投入到搶險救災中。
洪災過后,該局就地轉化為災后重建先行軍,積極勘測線路,加班施工,大干100天,一條嶄新的高標準柏油路很快連通了朝天區大灘鎮與陜西省寧強縣陽平關鎮的主干道。“如今,易地搬遷的村民和食用菌園區的菇農們借助這條重建路,又一次走上了致富路、幸福路。”袁加良說。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該局以“防”字為先守底線,“運”字為強保暢通,牽頭設立了5個高速公路、國省道入口防疫服務站,抽調100余人次支援防疫工作;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統籌調配貨運、客運、公交、出租等1萬車次,科學調度司乘及工作人員2萬人次,有力保障了全區各類運輸高效有序、安全運行。
據了解,近年來,該局先后榮獲2021年“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四川省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四川省“黨建領航向蜀運展風采”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