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9日電 (符理)近幾天,巴中市通江縣7萬余畝投產茶園迎來了“明前茶”的最佳采摘期,村民們穿梭在茶壟間忙著“掐嫩取鮮”,搶抓時令趕“早”供應市場。

煙溪鎮鐘鳳村海拔在680米至1200米間,年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4℃,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間,非常適宜高山茶種植。自2005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鐘鳳村茶葉面積已經發展到9800余畝,年產量可達270余噸,茶葉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春茶采摘很珍貴,一芽一葉地采,不能一把一把地抓,一天能采兩斤左右,有180元的收入,還是很不錯的。”正在采茶的村民李明蘭說,今年春茶的價格比去年高出不少,采茶收入比傳統農業要高。
“我家有12畝茶地,因為種植管理技術的改善,茶葉長勢越來越好,品質得到提升,春茶每畝能達到3000元的收入。”村民陳幫國說,茶葉是他們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茶園里茶香四溢,茶廠內機聲隆隆。隨著春茶的開采,在茶園不遠處的羅村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車間,剛采摘下來的鮮葉就被送到這里進行加工處理。一排排制茶機械不停運轉,鮮葉通過攤青、殺青、理條(揉捻)、烘焙、提香等幾道工藝,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
“我們春茶生產工作已全面啟動,輻射帶動了煙溪、永安、鐵溪三個鄉鎮,目前我們每天可收購單芽600余斤,收購單價平均在90元左右。”羅村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理楊宇介紹,我們已經和兩家商貿公司、兩家銷售公司簽訂了春茶采購合同220萬元,預計3月底前全部交付。
近年來,通江縣將茶產業發展作為富民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在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工作隊的支持下,形成“一核三片一中心”的產業布局。通過成功培育出13個茶企,打造了11個茶葉品牌,其中包括“羅村”“翰林”“金山”等。茶葉重點覆蓋15個鄉鎮58個村,已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10.82萬畝,投產茶園7.6萬畝,當前陸續進入開采期,預計今年春茶產量300噸,產值1.5億元以上,助力鄉村振興。”通江縣茶葉中心黨支部書記馬鈺渝介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