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9日電(胡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時下,汶川縣水磨鎮農圣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茶農們正抓住春耕的有利時機,積極調整茶葉品種結構,用紫嫣、紫娟以及9號茶三個品種,取代原來的茶葉品種,提高茶葉產量,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

在農圣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茶園里,茶農正在平整土地、清溝除草、栽種茶苗,一株株嫩綠的茶苗整齊排列在地里,茶園內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以前茶葉品種產茶率低,品質較差,今年更換品種后,希望能增加收入。”據合作社負責人王仕軍介紹,品種改良后,干茶葉的畝產將從原來的30斤提高到50斤,只要管護到位,三年后就可以采摘茶葉。據悉,王仕軍種植茶葉多年,目前,合作社茶葉種植面積達到30余畝,帶動了周邊73戶農戶從事茶葉種植。在不斷的探索中,王仕軍用更優良的品種替換原來的品種,提高茶葉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促進合作社發展。
近年來,水磨鎮持續推進3105畝茶園提質培優,積極引導園區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以茶賦能,通過采茶節、成立茶產品協會等措施,推進“汶川之南有好茶”區域品牌建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產業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