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7日電 (杜文龍)“啾啾啾……”4月16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松溪鄉回龍場村山地梅花雞孵化場,毛茸茸的雞仔正成群結隊地四處覓食,活蹦亂跳,工作人員忙著給雞仔進行檢疫、喂水、檢查室內溫度等工作,確保雛雞健康成長。

“3000余枚種蛋是3月15日入孵的,通過二十多天孵化,出殼了2500余只,預計5月10日可以對外出售雞苗。”回龍場村黨總支書記劉許表示,隨著首批雛雞成功出殼,也標志著山地梅花雞全產業鏈進入新的階段。“山地梅花雞是巴中本土純血統土雞。”
據介紹,該孵化場投資約70余萬元,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去年養殖整個集體經濟收入達到十萬余元,老百姓戶均增收的話在1000元左右。目前,正在建設第二期,全面建成后年孵化雞苗可達10萬羽。
據了解,自2021年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以來,獨具本地特色的山地梅花雞養殖成為重點發展產業。針對通江縣一些地方農村勞動力不足和就業問題,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工作隊創新提出了“幫扶”換“崗”模式。
“幫扶換崗模式就是我們給予企業、養殖大戶發展上的資金支持,但企業須為當地群眾提供對應的基礎就業崗位。”內江幫扶工作隊隊員、松溪鄉副鄉長陳良學介紹,這種模式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和固定工人招聘難問題,也可以打消部分企業、養殖大戶唯補助做產業的投機念頭,助力產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如今,松溪鄉已發展起山地梅花雞龍頭企業2家、村集體經濟1家、30戶大戶,500余戶村民全面參與孵化、養殖、銷售全產業鏈發展,讓村民的利益也得到保障。三年時間,松溪鄉山地梅花雞的年出欄量升至4萬余只。
“老板把雞苗發給我們,給我們提供技術保障,我們自己養,然后統一保底回收,也不用擔心銷售問題。”村民王曉蓉表示,以前都是自己零零散散放養一些,也不曉得往哪里賣,好雞苗也不曉得在哪里買。“現在我家里養了3000多只雞,一年下來能有10多萬元純收入!”
據悉,通江山地梅花雞全產業鏈項目共計爭取內江幫扶資金450余萬元,其中250萬元用于幫扶企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養殖大戶、獎勵散養農戶、建設培育保種繁育場,其余200萬元用于新建、擴建、改建梅花雞產業發展的道路,有力夯實了山地梅花雞產業發展的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開展山地梅花雞產業鏈補鏈延鏈、固鏈強鏈行動,不斷壯大梅花雞養殖規模,用內力造內力的方式,助力山地梅花雞更上新臺階。”內江幫扶工作隊隊員、松溪鄉副鄉長陳良學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