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8日電(王爵 宋昕 李巧麗)7日,在位于南充市嘉陵區金鳳鎮程糧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內,四臺收割機開足馬力“奔跑”在金色的麥田中,小麥收割、麥穗脫粒、麥渣還田等步驟一氣呵成,轟鳴的機械聲奏響了小麥“豐收曲”。

在機械收割現場,收割機不停地“吞”下麥穗,尾部又不停地“吐”出麥稈麥殼等殘渣。“今年合作社共種植小麥400余畝,此次搶收工作預計將在兩天內完成。待小麥收割完,我們將采取輪作模式,種植水稻或高粱,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一地多收。”程糧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程洪介紹,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該合作社小麥畝產可達800斤,比去年每畝增產100斤左右。
小麥收割的效率大幅提升,得益于農業機械化作業的普及,不僅節省了人力,還降低了成本。“以前人工收割小麥,1畝地需4名勞動力忙碌1天,而現在1臺收割機只需要10分鐘就能完成。機械化收割不僅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小麥在收割過程中損失,每畝還能節約200到300元。”程洪介紹說。
據了解,近年來,南充市嘉陵區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推廣耕、種、防、收全過程機械化作業,通過科技與土地的有機結合,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嘉陵區種植小麥22萬畝,預計總產量65000余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