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瀘州龍馬潭:做好“地名”文章 助力鄉村振興
2024年06月25日 10:3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5日電 (羅興)采集地名信息、挖掘地名故事、豐富地名文化……瀘州市龍馬潭區雙加鎮作為四川省“鄉村著名行動”試點鎮,自2024年2月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以來,積極推進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工作,弘揚地名文化,促進鄉村文旅產業發展,讓群眾的生活更加便捷。

  夯實“起名”基礎

  2024年3月28日,雙加鎮政府社會事務辦公室工作人員顏兀杰正在顏坪村開展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工作,詢問周邊村民“碾子山”這一名字的由來。

  “此前,像‘碾子山’這類地名信息大多通過村民口口相傳,習慣性地使用,并沒有考據由來,也沒有進行標識。‘鄉村著名行動’開展后,由區、鄉鎮、村三級組建的地名服務隊對鄉村居民點、道路街巷、公共服務設施、旅游景點、古跡遺址等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并設立了標牌。”顏兀杰說。

  雙加鎮黨委委員、組織宣傳統戰委員彭世蘭介紹,雙加鎮通過召開“鄉村著名行動”小程序操作培訓會,明確上傳方式、上圖流程、地圖信息采集對象,采用網格化管理方式,分劃負責區域范圍,開展地圖信息上報工作,深入挖掘鄉村老地名文化歷史,用好地方傳說、歷史文物、歷史人物等特色文化資源,建立地名詞庫。

  據了解,目前,十里漁灣沿線共摸排無名道路19條、未上圖產業基地5個。收集摸排地名信息400余條,建立地名詞庫80余條。

  暢通“揚名”渠道

  “鄉村著名行動”的“著名”一詞,一方面,有起名、命名含義;另一方面,也有揚名、聞名之義。

  “鄉村‘著名’,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讓鄉村揚名‘出圈’,搭乘產業東風,建設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彭世蘭說,在推動地名標識品牌建設中,他們探索“地名+產業”發展模式,以稻蝦基地為核心,積極推進周邊地名信息審核上圖,進一步提升“雙加稻蝦”知名度。自今年5月運營以來,稻蝦基地接待游客超10000人次,已成為瀘州發展近郊旅游的又一打卡地。

  在如何助力地名“出圈”上,雙加鎮還創作了《鋤禾》《遇見漁灣》《漁村姑娘》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藝作品,打造“雙加的故事我來講”宣傳品牌,推動地名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村社,刊載地名文化宣傳圖文、視頻信息10余條,讓更多人知道、了解、熟悉地名文化。

  打造“著名”品牌

  詩云:“長沱兩江浪花白,醇酒香飄天地開。神馬化龍入潭去,十里漁灣入畫來。”以詩為名的十里漁灣位于龍馬潭區雙加鎮,幅員面積14.6平方公里,水產養殖面積6000畝,其中核心水產養殖面積3000畝。區域內松灘湖流域面積9.1平方公里,湖區面積720畝,是龍馬潭區最大的人工湖泊。

  碧水藍天,獨立岸邊,拋竿引魚,湖光掠影之間,掛餌、拋鉤、收線、摘魚……在十里漁灣,不僅可以享受釣魚的樂趣,還能欣賞如畫美景。

  “我們依托雙加水產資源稟賦,打造鄉村特色漁產業品牌。引進立體種養、生態循環技術,大力發展水產養殖、休閑垂釣產業,做強‘十里漁灣’、‘龍潭魚’等特色品牌。”大沖頭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肖運輝說。

  據了解,雙加鎮按照“體育+文旅”發展思路,以賽為柬,以旅為媒,帶動本地地名“著名”。定期舉辦松灘湖環湖馬拉松賽、“村BA”籃球賽、棋牌賽、垂釣比賽等賽事活動,吸引近萬人參與。相繼舉辦鄉村旅游節、星空露營、果蔬采摘等節慶活動,推動鄉村地名元素與文旅活動有機融合,打造本地特色文旅品牌。今年已接待游客2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0余萬元。

  “繁榮鄉村地名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采集地名信息上圖弘揚了鄉村地名文化,有效帶動了地名信息深化應用和地名賦能產業發展,為鄉村生活增添了色彩。”彭世蘭說。(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综合鲁鲁久久五月天 | 日本人妖在线观看 |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