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0日電 (吳平華 賴俊全)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人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后,帶著對家鄉的眷戀踏上返鄉創業的征程。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的創業者陳琳便是其中閃耀的一顆星。幾年前,她放棄了都市的繁華與安逸,帶著滿腔熱血回到了荷橋村,立志要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

陳琳在外求學、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市場洞察力。她深知,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鄉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于是,一個念頭在她心中生根發芽:為何不將所學回饋給家鄉,用實際行動改變家鄉的面貌?帶著這份初心,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她先后走訪了山東、廈門、云南,以及日本多地的現代農業發展狀況,學習先進的農業經營理念和成功案例。

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陳琳發現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最終她決定將目光聚焦在無土栽培上,創辦了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綠色農產品企業,采用現代農業設施構成種植單元:連棟溫室大棚、栽培架(A+H型)、滴灌設備、水肥一體機、加熱設備、降溫設備、智能物聯網等種植端。這些設備和她引入的先進種植技術確保了農產品的品質,解決了農村“老年人”農業用工問題,促進了鄉村“草莓”產業的振興。
在創業中,陳琳“借智借力”,與中國農業大學研究草莓現代化設施栽培技術開發課題博士后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數字農業碩士研究生團隊、成都市農林科學院草莓博士團隊、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專家高校科研團隊形成產學研結合,共推現代設施農業,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種植技能,還激發了他們參與產業發展的熱情。
陳琳還建立了產學研基地,定期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幫助村民掌握新技術,拓寬就業渠道,實現技能增收,同時,積極推廣產學研活動,為學生講解現代農業生產科普活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陳琳積極開展平泉街道、東溪街道、施家鎮等農產品線上帶貨,推動簡陽優質農產品外銷,解決村集體經濟農產品“銷售難題”。在她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同時,陳琳也是四川省家庭農場聯盟經濟作物服務專員和簡陽市家庭農場聯合會理事,服務家庭農場主300余戶,積極幫他們解決生產與銷售難題。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陳琳始終不忘環保責任。她倡導綠色生產理念,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病蟲害等環保措施,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陳琳深知企業的社會責任,她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她還利用自身影響力,組織各類公益活動,引導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和支持鄉村振興事業。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簡陽市平泉街道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積極搭建鄉村振興專家人才服務站、返鄉青年發展支持等平臺,以優質的產業要素、高效的營商環境吸引種養殖能手、電商直播達人、農商文旅創業者等到村創業,傳幫帶更多“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為加快打造“天府門戶、空港簡陽”,建設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港產城鄉融合示范城市貢獻更多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