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4日電 (張書浩 岳亮)10月23日,巴中市平昌縣三十二梁鎮龍尾社區,茶農們穿梭在茶壟間,忙著給茶樹修枝、整形、除草、施肥……為來年茶葉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每天有40余名工人進行管護,有除草的、割土埂的,已經管護了半個多月了,預計到10月下旬能完成茶園全部管護。”龍尾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小云介紹,茶葉產業是龍尾社區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該基地于2013年建設投入使用,種植了中茶108、中茶302、名選131等茶葉品種共1700余畝。
自從社區有了茶葉種植基地以來,帶動當地不少村民務工增收。“我家的土地流轉給基地種茶樹了,秋冬季節管護茶樹,春、夏兩季采摘茶葉,一年到頭都有活干,每年能掙2萬元左右。”龍尾社區居民沈國文說。
像沈國文一樣在基地務工增收的村民還有很多。三十二梁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沈永鵬介紹,為大力發展茶產業,近年來,三十二梁鎮積極探索新模式,以“企業+村集體+農戶”和“三社融合”的思路,引進2家企業,發展茶葉種植面積3000余畝。茶園均以人工管護為主,每年都需要開展修枝、施肥、除草、采摘等工作,帶動了周邊1000余名群眾在基地就業增收。
“我們與中茶所建立專家工作站,加強技術培訓指導,不斷做優‘一片葉’,推動茶葉產業提質增效、茶農穩步增收。”沈永鵬表示,每年秋管時節,三十二梁鎮都會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將茶葉秋管目標任務納入年度目標和階段性目標考核,任務下達到每位掛聯領導、每位駐村干部,同時調集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分片分組進行管護,提高來年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近年來,平昌縣通過科學規劃、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圍繞“農業增效、農戶增收”目標,著力做優做強特色農業產業文章,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目前,全縣宜茶面積達40萬畝,標準化茶葉基地10萬畝,覆蓋15個鎮(街道)85個村(社區),輻射帶動7.2萬戶22.6萬茶農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