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31日電 (何智)春風拂綠,農事正酣。連日來,瀘州市敘永縣合樂苗族鄉的毛慈菇種植園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連片的遮陽棚下,十余名村民穿梭其間,開溝、培土、播撒菌種、覆蓋腐葉,動作嫻熟有序,春耕的汗水順著帽檐滴落。
毛慈菇,又名杜鵑蘭,形似蘭草,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等作用,對惡性腫瘤輔助治療及免疫力提升效果顯著,不僅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有較好的觀賞和園藝價值。因其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需海拔600—1200米、蔭蔽濕潤的特定區域,合樂苗族鄉的立體氣候和富氧環境成為其天然溫床。
近年來,敘永縣合樂苗族鄉搶抓國家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敘永四美恒裕種植專業合作社,規;l展毛慈菇種植產業。目前,全鄉種植面積已達40余畝,預計年產量15000公斤,毛慈菇鮮品按照市場價每公斤500元計算,年產值可達750萬元,成為合樂林下經濟的“黃金產業”。
“我們種植毛慈菇得提前三四個月就開始了備料、育苗等準備工作,現在每天有十來個人在基地忙活,預計三月底可以完成下種工作,爭取在四月底將遮陽棚全部搭建完畢。”種植園負責人徐邦祥介紹道。后續,種植園將在育苗、整地、栽種、管護、采收等環節,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機會,同時還將通過技術培訓,帶動村民自主種植毛慈菇,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以前外出打工,收入不固定,還不能顧家。現在我和丈夫一邊在基地里負責管理工作,一邊在家里試種植1畝毛慈菇,掌握要領以后就可以擴大種植面積了!狈N植戶郭大姐滿面笑容地說。村民何大哥也分享道:“每天在基地干活日結工資100元,非常不錯,還能在基地里學習技術,我也準備種植毛慈菇!
合樂鄉黨委書記王曉勇在種植園調研指導時表示,毛慈菇產業是合樂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一定要科學規劃、規范管理。要充分發揮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在技術培訓、品質把控、市場銷售等環節下功夫,真正讓中藥材變成群眾的“致富藥”。
接下來,合樂苗族鄉將立足資源稟賦,進一步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天然優勢,引入先進種植技術和優良品種,積極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條、拓展銷售渠道,努力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在鄉村振興中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