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3日訊(記者 文驥)8月22日20時,經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研究決定,四川將四級防汛應急響應升級為三級防汛應急響應。同一時刻,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啟動三級響應,全面進入戰備狀態,全力應戰新一輪暴雨。
23日,記者從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各地防汛隱患排查正緊鑼密鼓開展,全省已建立省市縣鄉四級防汛救援隊伍4445支227848人,分類建立綜合救援、抗洪排澇、舟橋架設、海事船艇、專業爆破等專業救援隊伍,積極布設空中力量,提高救援保障能力。另外,物資儲備方面,建成以省級儲備為中心,市縣級儲備為基礎,鄉鎮儲備為輔助的儲備體系,全省共儲備救災住所類、被服類等物資262萬件(套),可安置保障約100萬人。
據悉,入汛以來,四川已經歷多輪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降雨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對流性強,盆地東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攀西地區不同程度受災。對此,全省上下始終繃緊“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各地應急管理部門不斷強化實戰演練、加強雨情汛情監測、風險排查整治,科學調配救援力量和救災物資,不放過每一個關鍵環節。
“這里是縣防汛地災專班,蘇雄鎮將有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請注意防范……”涼山甘洛縣地質結構復雜,山高谷深,地質災害頻發。近日,涼山在甘洛舉行了預警撤離演練。啟動預警響應后,立即組織對黑溪洛溝泥石流溝口受威脅的67戶208人進行緊急撤離。此次演練全面檢驗了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的戰時應急指揮、組織協調、聯動處置等能力。像這樣的地質災害和水上救援應急演練,在廣安岳池縣龍孔鎮、內江隆昌市古宇湖景區等陸續開展,有效提升了各地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和水平。
除了類似的演練,瀘州市古藺縣還通過氣象部門、移動云MAS、微信群、QQ群發布和傳遞監測預警信息300萬余條,覆蓋群眾40萬余人次,制定發布各類災害事故預案96個,整合救援隊伍3支,新增中心站點2個。
“在強化預警的同時,我們每天都要排查水庫、河流等重點區域和危化品等重點行業。”德陽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旌陽區對轄區內綿遠河、石亭江、凱江、射水河、馬尾河等11條主要河流,18座小型水庫,10座小水電站,254個山洪災害危險區,6個江河險工段,1206口塘堰,2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干支渠14條/266.11公里以及老舊小區、小二樓等進行了全面排查。“我們有25支近百人的隱患排查隊伍,每月排查整治的隱患數60至80個,目前還有3處隱患正在整改,并采取了必要的臨時措施。”
“氣象部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請各縣(區)要加強防汛措施!”入汛以來,像這樣防汛工作視頻調度會,時常在雅安市應急管理局進行。據了解,雅安市應急、氣象、水利、水文、自然資源等部門每隔2小時對雨情、水情進行一次會商研判預警,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對地質災害易發點、水庫大壩、道路河堤、管網設施等進行排查排危,逐一建立臺賬、制定應對預案,落實“三個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剛性要求,確保隱患區告知率和應急預案覆蓋率達到100%。
綿陽市則增補了2559萬元物資,建成市、縣、鄉、村、組、點六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站、點475個,庫存帳篷、折疊床、棉被等23種生活庇護類救災物品,滿足啟動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四級應急響應,保障3萬受災群眾所需。“制度上進一步規范,全覆蓋每個村組都有應急物資儲備點,目前全市共有庫站點475個,救災類和搶險類物資有45個品種,大宗類救災品種有23個,全市整體救災物資共計3500余萬元,能夠滿足我市應急救災需要。”綿陽市應急管理局綜合減災與物資保障科科長張春雷說。
“我們市有各類應急救援隊伍270支,共計12000余人全部進入應急狀態。”達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達州市縣級消防救援隊伍、各地民兵隊伍、巴山、藍天等救援力量向重點地區有序前置,確保及時科學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