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四川可以講的故事有很多。
10月1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會議籌備工作組織委員會,正式上線“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中國館線上展”。四川參會并以電子展廳形式展現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四川“雙寶”單獨成篇在線展示
記者登錄展館看到,四川展廳展出內容包括序、生物多樣性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科技、文化旅游、雙寶風采、生態文明示范、大熊貓基地視頻等8個部分。
“這次參會,大熊貓和金絲猴的‘雙寶’保護單獨成篇,在線展示‘雙寶’風采。”此次,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薛康的《大熊貓——傳播友誼的使者》《金絲猴——生態家園的精靈》兩部郵集及相關攝影作品分別在主展區和地方展區(四川展廳)展出。在他看來,線上的一幅幅動態“圖”,將呈現一個綠意濃濃的四川。
事實上,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神圣使命。2017年以來,四川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14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個,領先西部,位居全國前列。
因此,在10日上線的“電子展廳”里,呈現的是四川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所交出的“成績單”。例如,目前四川有高等植物1萬余種,占全國總數的1/3;有脊椎動物近1300種,約占全國總數的45%,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97種,位居全國前列;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387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種群數量居全國第一。
一些物種也在線上實現互動,在互動欄目中,綠樹湖邊,金絲猴正在揮舞手臂,不遠處,大熊貓懶洋洋踱步而來……在其他展廳,還有黑頸鶴凌空而起,巖羊在山中棲息,中華鱘悠然游過……
展覽持續至明年線上向全球展出
據了解,本次展覽于10月10日至2022年上半年,通過線上方式面向全球展出,全球公眾可通過PC端和手機端參觀線上展覽。展覽圍繞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分主展區、地方展區和云南展區,通過中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創新的生態文明理念、中國實踐經驗和故事等內容,全方位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績。
COP15組委會表示,期望通過此次線上展,引發全球公眾對地球家園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思考,重新凝聚共識,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謀求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治理方案,讓世界看到美麗的中國,將中國融入2020后更加生態的世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杜江茜 昆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