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乍暖還寒,但絲毫阻擋不了我省各地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的熱情。從成都發出的新春第一趟汽車整車出口專列順利抵達俄羅斯;綿陽600余名植保無人機“飛手”新春第一“飛”;自貢市沿灘區新年第一場政企“暢聊早餐會”;眉山市丹棱縣4個水果產業強村組建的合作社迎來開年首場分紅大會……四川日報全媒體聚焦這些新春“第一”,記錄我省各地奮力奪取“開門紅”的干勁和速度。
新春第一場
政企早餐會聊出10項意見建議
□記者 文銘權
“園區落戶企業越來越多,建議加快人才公寓建設,搞好配套服務,以滿足聚集的各種人才的需求。”
“我們已經建好200余套人才公寓,還有800余套正在建設。希望各項目能對有關人才情況進行統計,我們好及時調整建設規模。”
2月6日早上8時30分,在自貢沿灘高新區管委會一樓,自貢市沿灘區舉行兔年春節后第一場政企“暢聊早餐會”,邀請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昊華氣體有限公司等企業相關負責人參加。沿灘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與企業家面對面、“零距離”溝通交流,共收集有關人才公寓及員工住房、污水處理、用水用電等意見建議10條。
“區營商辦將對收集的問題整理歸類,清單化建立臺賬,交由區紀委監委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辦理期限后,逐一交區級相關部門解決。”沿灘區委主要領導當場承諾。
“這樣的政企暢聊模式氛圍輕松和諧。”中昊晨光(自貢)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永良提了有關用電安全、天然氣價格以及園區貨運標準化停車場建設等4個問題。該企業在建項目總投資22.3億元,力爭明年6月建成投產。
“項目一期投產后,將達到300人以上的員工規模,所以我最關心的是園區的后勤配套問題。”第一次受邀參加政企“暢聊早餐會”的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自貢項目負責人陳杰勛說。
沿灘區政企“暢聊早餐會”每月組織2次,每期邀請數名企業負責人參加,沿灘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全程參與。自去年政企“暢聊早餐會”正式開辦以來,沿灘區已累計開展15場,共邀請企業71戶次。截至去年12月底,活動共收集各類問題和意見建議70個,已銷號解決問題68個。
新春第一分
合作社果農排隊領分紅和補貼
□記者 張蒙
2月8日上午,眉山市丹棱縣龍鵠村村委會廣場鑼鼓喧天、嗩吶齊鳴,龍鵠村、梅灣村、紅石村、龍灘社區在這里聯合舉辦開年首場合作社分紅大會。這也是眉山市枝葉情水果專業合作社舉行的第二次分紅活動,400余戶果農的分紅和補貼金額合計達110萬元。
“梅旭翔2564元、蘇會均3888元、杜學均4811元……”合作社理事雷行健念著分紅名單,社員們依次排隊領錢。看著手里的現金,村民笑得合不攏嘴。
龍鵠村第一書記賴星忻說,2021年,龍鵠村聯合3個鄰近的水果產業強村成立眉山市枝葉情水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創新“5+3+2”收益分配方式,即收益的50%返還社員,30%用于聯合社發展壯大,20%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
分紅只是果農收入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增收來自農業技術的提升。
“加入合作社這兩年來,我還真嘗到了甜頭。”年過六旬的龍鵠村4組村民杜學均坦言,有了合作社專業農技人員幫助,他的1000余棵果樹大變樣,化肥用量比之前減少,果子質量卻好了很多,“價錢都要比個體農戶的高1到3元。”
看到杜學均果園的變化后,越來越多的果農主動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也從100余戶發展到現在的400余戶。
對于未來發展,賴星忻有著更多期待:通過實行統一種植標準、統一農資采購、統一品牌銷售,不斷延伸當地橘橙產業鏈,向“產—供—銷”一體化拓展,繼續探索更多與枝葉情水果專業合作社類似的助農增收模式。
新春第一趟
汽車整車出口專列抵達俄羅斯
□記者 陳昊
2月6日,一列滿載“四川造”汽車整車的專列順利抵達俄羅斯沃羅滕斯克。該趟班列于1月24日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是四川新春首趟汽車整車出口專列。
該專列搭載200臺汽車整車,從成都青白江發車后,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再經哈薩克斯坦運抵俄羅斯。值得一提的是,該趟專列試行雙層裝運汽車集裝箱運輸,一只40英尺集裝箱裝運4輛汽車,有效提升了運輸效率。
“我們以‘一站式’服務為標準,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接車驗車、班列訂艙、保稅倉儲、出口報關、班列運輸等全流程服務。”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俊峰介紹,公司攜手成都自貿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推出“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務專列,探索成都中歐班列延伸服務鏈條、創新改革推行“一站式”高效服務。
春節期間,成都國際鐵路港依舊繁忙。李俊峰介紹,1月21日至27日,成都中歐班列去程開行量同比翻番,更多川貨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運往歐洲各國。1月30日,新春第二列汽車整車出口專列滿載180臺“四川造”汽車從青白江區始發,下一步將實現汽車整車常態化出口。
汽車制造是四川高外向度產業之一。2022年,四川汽車制造業貿易額約220億元,增速高于全省外貿增速近15個百分點,整車貿易伙伴遍及全球超160個國家和地區,是四川外貿的重要增長點。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拓展供應鏈服務和貨物組織能力,力爭以全程供應鏈服務塑造競爭優勢,加快打造西部汽車進出口集散中心,帶動四川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新春第一訓
植保無人機“飛手”集體參訓
□郭超英 記者 祖明遠
2月6日下午,綿陽市三臺縣智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實訓基地內,農業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能培訓教官趙福勇操控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快速掠過麥冬田,巨大的轟鳴聲和螺旋槳刮起的強風讓33名學員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
這33名學員是該校2023年第一期的參訓學員。今年12月前,還將有200名左右的“飛手”接受培訓。自2018年學校成立至今,已培訓包括種植大戶、農資經銷商等植保無人機“飛手”1000余人,其中,綿陽本地“飛手”600余名。
運用植保無人機進行施肥、播種、打藥等操作,省工省時效率提高。學員林爽親眼見證了無人機的“神操作”。
去年9月,綿陽明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700多畝柑橘要進行掛果后的病蟲防治,按傳統的打藥作業需要10人花費7天左右時間才能完成,而該校派出4人和4臺植保無人機,僅用時1天就完成農藥噴灑作業。深受啟發的公司領導層,開年后第一時間便派林爽參加培訓。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以噴灑農藥為例,傳統方法1人1天能完成10畝的作業量就已經接近極限,而1人1臺植保無人機一天在平壩可輕松完成300畝左右的作業量。此外,傳統方法噴出的是水滴,而植保無人機噴出的是水霧,不僅節水,作業時產生的旋翼風還可將藥劑噴覆在葉面以下,病蟲防治效果更佳。
目前,綿陽有500余臺植保無人機,近5年來,無論是普及率還是裝備率都穩步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