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6日電 2023年,四川省司法廳(以下簡稱省司法廳)高起點開局第二個“五年三步走”發展規劃,高質量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圍繞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行穩致遠、忠誠履職、擔當作為。
聚勢賦能 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優劣,決定當地發展的質量和成色。2023年,在推動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棋盤上,省司法廳頻頻落子,以法治改善預期、提振信心、服務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省司法廳高水平法治服務,護航企業健康發展。“希望你們多講法、多釋法,幫助我們提升依法經營水平。”在每月一次的成都政企月度例會上,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提出建議。這是成都市司法局探索構建“1+1+1”政企聯動機制的真實場景,也是四川司法行政服務企業健康發展的生動注腳。
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四川司法行政始終為“國之大者”“省之要事”和“企之所需”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一年來,四川司法行政為雅礱江一體化開發、白鶴灘水電站建設等60余個重點項目提供法律服務2300余次;開展“百處幫萬企”、民營企業“法治體檢”等活動,創新“金融+公證+執行”模式,與300多家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
省司法廳高水平法治協作,護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3年2月7日,《川渝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藍皮書暨十大典型案例》發布,這是全國首次在川渝地區以司法行政機關、司法鑒定行業為主體,以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為主題發布的藍皮書。
法治護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新時代賦予兩地司法行政機關的共同使命。建立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合作機制;共建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專家庫;開展行政執法案卷互評互查……2023年,川渝兩地加速“雙向奔赴”,合作持續深化。
省司法廳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西部涉外法律服務高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是2024年四川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清單”。高水平對外開放離不開高水平法治護航。在涉外法律服務賽道上,四川早已布局、起跑。
早在2018年,全國律協涉外律師領軍人才第二屆年會就選址成都。同年,89名律師入選四川省涉外律師人才庫和后備人才庫。到2023年9月,這一名單增至109人。當月,四川涉外律師首次亮相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展示了四川省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形象和專業實力,為國際服務貿易提供法律智慧。
當前,涉外法律服務已成為防范化解往來貿易中常見問題的有效屏障。堅持在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接軌國際,讓法律服務走向國際舞臺,四川司法行政練“內功”。
增色添彩 守護人民群眾更安逸生活

2023年初,四川省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出爐,法律援助工作被列為第19件實事。2023年,四川司法行政始終牢牢站穩人民立場,堅持用高水平法治守護群眾更幸福安逸生活。巴蜀大地上,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高品質的公共法律服務和法治宣傳遍地開花,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省司法廳抓機制建設,科學編制形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標準104項,四川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標準化試點高分通過驗收。《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將全面推動四川省向公共法律服務強省邁進。
省司法廳抓精準普法。扎實開展“八五”普法中期評估,統籌推進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常態化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聯合46家省級部門開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題活動,每月制定普法主題,實現精準普法。
省司法廳抓陣地建設。四川全省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3.1萬余個,在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第三方評估中排名第三。12348法律服務熱線和網絡24小時響應,探索建立了124項的“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清單,著力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如今,在四川省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上,法治文化“軟實力”也逐步變成助推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省司法廳用法治保障引領鄉村善治。推廣閑置農房流轉“四書模式”;實施“公證進鄉村社區”“百家司法鑒定機構服務鄉村”等法律服務;出臺公證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意見、法律援助服務鄉村振興十項舉措,全年辦理涉農公證30余萬件……
省司法廳以法治文化涵養文明鄉風。全省建成“法律明白人”實訓基地171個、實踐工作站1232個,全省創建第二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3個、第四批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80個。
省司法廳用法律服務帶動村民致富。依托社區(村)“法律之家”“農民夜校”“法治壩壩會”等載體,重點面向新業態勞動者、農村留守人群、企業及企業員工等,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法治宣傳,以法治建設促進鄉村產業發展。近年來,省司法廳將“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作為提升基層依法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推動其積極融入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格局。
提質增效 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創新構建區—街道(部門)—社區“三級書記抓法治”工作制度,將推進法治建設情況作為“一把手”述職報告的獨立組成部分……這是成都市成華區由傳統老工業區向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區蝶變的“法治密碼”。2023年,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名單公布,四川4個入選,成都市成華區占據一席。
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是新時代司法行政機關必須肩負起的責任。連續9年發布法治藍皮書;縱深推進全面依法治縣示范試點成果應用推廣;完成《東部新區條例》等20件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項目……2023年,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四川“更上一層樓”。
積厚成勢 擦亮平安建設的法治底色
元旦假期首日,三星堆博物館接待游客近1.7萬人次。欣欣向榮的背后,“平安”二字是四川迎接八方來客的底氣。為打造平安景區,2023年12月,三星堆博物館景區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成立,成為四川省擦亮旅游新“楓”景的又一舉措。
以基層之治夯實平安四川建設根基,人民調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年來,省司法廳始終把維護安全穩定作為履職之要,聯合省高院等6個部門制定進一步深化訴調、警調、檢調、訪調對接的意見,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專項活動,緊盯婚姻家庭、農民工討薪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矛盾糾紛。四川省100個司法所被命名為第四批省級“楓橋式司法所”,15個人民調解委員會、61名人民調解員分別被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
安全穩定是監所工作的底線和前提。全面實施“現代治理”工程,四川監獄持續深化標準化建設、社會化建設、法治化建設,建成規范化“減假暫”辦理中心33個;深化獄(所)地協作機制,34個監獄、戒毒所納入屬地政府安委會成員單位,各監獄與地方建立聯動機制1200余項,構建形成“獄(所)地共建、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發展共促”的融合治理新格局;以評估“小切口”做好服刑人員改造“大文章”,四川監獄研發的罪犯綜合評估“慧心”系統,獲得7項國家專利。
一年來,省司法廳還不斷推動涉藏地區依法常態化治理,啟動第二批民族地區法律援助對口幫扶三年行動,深入開展寺廟“法律明白人”培訓,持續深化法律進寺廟“四進七有”模式。2023年11月,四川省寺廟“法律明白人”省級示范培訓班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50余名寺廟“法律明白人”齊聚一堂,探討如何更好地理解、運用法律知識。(完)